出处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54-57,共4页
Education & Economy
共引文献70
-
1孟冬冬.硅谷与中关村的比较——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启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S1):42-44. 被引量:2
-
2马光华.教育国际化与高校校际合作[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2):163-164. 被引量:1
-
3陆根书,于德弘.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1995(4):1-4.
-
4曹威麟,张丛林,袁国富.论中国创业文化的振兴与繁荣[J].江淮论坛,2002(5):40-44. 被引量:30
-
5沈重耳,田珍,刘善琨.论高校科技企业如何从院所文化向企业文化转变[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8):111-112. 被引量:1
-
6肖士英.市场经济秩序道德基础的拓展与道德伦理化历史的终结[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1):60-66.
-
7杨晓浤,许伟杰.WTO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初探[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4):114-117. 被引量:2
-
8朱永新,杨树兵.论高校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互动发展关系[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0(2):16-19.
-
9章跃.树立科学发展观 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淮阴工学院办学指导思想的几点思考[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5,14(4):1-4. 被引量:2
-
10石晓烽,孙龙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效应与对策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0):169-170.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15
-
1梁莉.教育产业化研究主要观点综述[J].党政干部学刊,2001(4):33-34. 被引量:1
-
2罗晋辉.产业化:世界高等教育的出路与生长点[J].教育与经济,1999,15(4):52-55. 被引量:4
-
3张圣兵.知识经济与教育产业化[J].教育与经济,1999,15(1):7-12. 被引量:23
-
4李江帆.教育服务消费品生产问题的探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4):97-102. 被引量:14
-
5陈国良,谢仁业.教育产业的“卖方市场”现象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1999,19(1):33-38. 被引量:16
-
6袁志刚.教育产业化三题[J].教育发展研究,1999,19(8):45-47. 被引量:28
-
7龚放.教育产业化:一个似是而非的口号[J].教育发展研究,1999,19(8):48-50. 被引量:16
-
8刘海波.教育产业问题讨论综述[J].教育发展研究,1999,19(8):51-53. 被引量:18
-
9王洪才.教育运行机制的创新——教育产业化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20(3):112-114. 被引量:7
-
10王善迈.关于教育产业化的讨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2-16. 被引量:117
-
1辛华.高等教育产业——在争议中求发展[J].科教文汇,2006(11X):1-1.
-
2曾坤生,潘军.加入WTO与中国高等教育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概述[J].经济学动态,2000(7):42-44. 被引量:4
-
3陈坚.加快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产业的思考[J].港澳价格信息,1999(10):4-6.
-
4唐华山.加快发展中国高等教育产业的若干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1):165-169. 被引量:1
-
5陈坤华,李玉堂.关于高等教育产业有序发展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0(2):60-61. 被引量:1
-
6刘道义,朱志媛.对高等教育产业的几点认识[J].煤炭高等教育,2001,19(4):18-19.
-
7马文.皮特森,王正绪,乔秀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2,22(4):1-8. 被引量:1
-
8赵小贺,孟春.关于高等教育产业的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05,0(6):64-66.
-
9彭惠芳,瞿华.加入WTO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挑战及对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3(2):87-91.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