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1-52,共2页
China Youth Study
同被引文献39
-
1曹晓红,杨洪军.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及对策[J].文教资料,2007(3):68-69. 被引量:14
-
2屈勇.互联网络中人际互动的新特点[J].社会,2000,20(7):38-39. 被引量:12
-
3向昆,奚建武.网络时代与网络的社会文化价值——“网络与当代社会文化”研讨会综述[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1(2):103-104. 被引量:8
-
4安敏.观点与数据[J].中国青年研究,2000(5):58-63. 被引量:4
-
5周运文.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探讨[J].内江科技,2004,25(5):78-78. 被引量:1
-
6王正平.计算机伦理:信息与网络时代的基本道德[J].道德与文明,2001(1):36-39. 被引量:59
-
7宋德如.信息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的负面影响及其教育干预[J].青年研究,2000(11):6-11. 被引量:72
-
8桑标,贡晔.网络依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一项以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1(5):31-35. 被引量:77
-
9杨雄.网络对我国青年的影响评价[J].青年研究,2000(4):7-14. 被引量:113
-
10刘婧婧.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及其对当前中国教育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2):65-6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10
-
1张慧,张勇.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S2):198-199.
-
2杨湘红.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2):119-121. 被引量:4
-
3刘丽平.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教育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05,26(12):24-26. 被引量:13
-
4汪义芳.中学生网络生活的道德支撑[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9(2):77-79. 被引量:2
-
5陈伟.影响中学生参与网络交往的因素分析[J].科技资讯,2010,8(23):198-199. 被引量:3
-
6汪盛科,张芝萍.网络文化的冲击和高校德育工作的转型[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0,20(5):20-23.
-
7周顺文.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3):102-105. 被引量:1
-
8苏斌.网络发展对青少年的影响[J].广西社会科学,2002(3):222-224. 被引量:2
-
9戴斌荣.机遇与挑战——网络时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4,5(1):53-56. 被引量:4
-
10王孝红.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及教育策略[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128-13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33
-
1王孝红.校园网络受众的心理分析与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4,24(11):163-167. 被引量:1
-
2韩君华,李娜,李志雄.浅析网络对青少年政治观形成的影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2):102-103. 被引量:3
-
3王相平.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6(3):55-56. 被引量:4
-
4毛春梅,陈家麟.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08S):14-16. 被引量:1
-
5黄今芳.互联网的传播特征对高校学生思想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6,13(5):17-18. 被引量:3
-
6毛丽丽.价值澄清——应对网络挑战的一种德育方法[J].江苏教育,2007(5):37-39. 被引量:2
-
7蔡雪珍.关于和谐网络与和谐社会的辩证思考[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83-86. 被引量:1
-
8宋维虎.中小学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探析及预防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11B):16-19.
-
9武翠红,宋飞.网络时代青少年道德现状与学校德育管理的对策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9(6):70-72.
-
10刘东菊.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道德教育[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20(2):65-6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