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23
Analysis on the Reason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s Transfer Suffocate
出处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6-68,共3页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二级参考文献7
-
1郭克莎.调整·发展·创新──抓住“十五”主线 促进结构调整[J].新视野,2001(1):10-13. 被引量:1
-
2吴象.中国农村改革实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
-
3许经勇.论我国资本原始积累[J].新华文摘,1992,(3).
-
4高汝熹,张国安,陈志洪.关于中国“三农”问题的思考[J].上海经济研究,2001,13(2):3-8. 被引量:16
-
5陈松青.二元经济条件下需求不足原因及财政政策的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2001(6):28-32. 被引量:6
-
6许经勇.我国农民收入增幅减缓的症结: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受阻[J].财经问题研究,2001(7):3-8. 被引量:17
-
7汪利娜.加快城市化:启动消费的现实选择[J].经济学动态,2001(9):37-40.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366
-
1齐岳,张雨.新冠肺炎下农业上市公司粮食安全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软科学,2020(S01):23-31. 被引量:8
-
2韩喜艳,刘伟.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下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制度逻辑与现实选择——基于潍坊“三个模式”的案例观察[J].制度经济学研究,2022(3):253-274.
-
3陈思逸.基于二元结构理论的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浅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18):233-237. 被引量:3
-
4刘汝良,贾仁安,易勇.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反馈分析[J].乡镇经济,2007,23(5):13-15. 被引量:1
-
5高彬彬,马燕.有关“三农”问题的症结与制度分析[J].当代经济,2007,24(18). 被引量:2
-
6罗鹏 ,罗鹍 ,王涛 .城市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办法[J].农业考古,2005(5):266-268.
-
7周晓红 ,祝爱武 .农地制度改革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J].农业考古,2005(6):305-308.
-
8李岳云,陈勇,黄军.南京城乡统筹发展化解“三农”难题的基本思路[J].南京社会科学,2004(z1):262-267. 被引量:4
-
9熊尚鹏.浅析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08(10):131-133. 被引量:1
-
10张小娜,沈玲玲.农村外流劳动力与农村经济发展[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9,8(1):80-84.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276
-
1邱丽玲.我国农村消费品物流运作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3):110-111. 被引量:6
-
2王竹林.基于农民工市民化特征的城市化战略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3):64-69. 被引量:18
-
3钟铃.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城乡物流体系构建[J].商业时代,2012(22):31-32. 被引量:13
-
4陈文权.国外农村剩余的劳动力转移的实践与借鉴[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08,9(1):83-86. 被引量:8
-
5姚亚文,赵卫亚.中国城乡劳动力工资收入差异现状及原因浅析[J].中国人口科学,2010(S1):21-30. 被引量:10
-
6姚晓荣.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深层次障碍及对策[J].甘肃社会科学,2004(4):114-116. 被引量:12
-
7田凯.关于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性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1995(5):90-95. 被引量:312
-
8李培林.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J].社会学研究,1996(4):42-52. 被引量:781
-
9黄玫菊.关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几点思考[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70-74. 被引量:1
-
10赵玉.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及对策[J].经济论坛,2004(14):101-10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23
-
1钟建辉,刘小平.改善进城环境 拓宽增收渠道——关于对宜春市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调查和思考[J].宜春学院学报,2005,27(S1):67-68.
-
2田新朝.基于扶贫开发的劳动力转移就业机制——广州市的实践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57-61. 被引量:1
-
3若容.要环保还是求方便?[J].两岸关系,2002(11):33-34.
-
4陆建康,解艳波.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对策措施[J].现代经济探讨,2006(3):44-46. 被引量:4
-
5赵成柏.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江苏为例[J].人口与经济,2006(2):45-50. 被引量:19
-
6樊学栋.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探讨[J].当代经济,2006,23(06X):23-24. 被引量:1
-
7孙敬水,崔立涛.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17(9):63-64.
-
8何娅,郭勇.我国收入格局:整体与局部反差的经济学解释[J].求索,2007(1):46-48. 被引量:11
-
9王丽芹.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路径选择[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9(2):8-10.
-
10王丽芹.构建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长效机制探讨[J].商业研究,2007(10):145-148.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62
-
1徐田莲.浅谈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产经,2023(4):36-38. 被引量:3
-
2王秀玲.用创新精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2):35-37.
-
3李启平.我国就业机制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基于城乡共生的分析[J].改革,2007(3):95-99. 被引量:3
-
4王丽芹.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路径选择[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9(2):8-10.
-
5王春花,张敬华,王国华.对影响失地农民非农就业几个因素的思考——以江苏苏南地区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07,26(3):12-15. 被引量:4
-
6孙天立.对我国当前收入分配格局问题的思考[J].中国市场,2007(48):80-81.
-
7陆杰华,肖周燕.2006年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回顾与评述[J].人口与经济,2008(1):7-14. 被引量:4
-
8王丽芹,马德生.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障碍、路径与机制创新[J].理论导刊,2008(3):67-69. 被引量:6
-
9任燕燕,姜明惠.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08,24(6):95-97. 被引量:2
-
10傅玲,刘桂斌.解决收入两极分化的途径探讨[J].统计与决策,2008,24(13):135-136. 被引量:3
-
1宁建华.农地产权制度与农村劳动力转移[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1):7-12. 被引量:6
-
2姜林静.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J].甘肃农业,2005(6):18-19. 被引量:2
-
3董立民,王立峰.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新挑战[J].农业经济问题,2003,24(8):70-73. 被引量:24
-
4王慧.对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19(3):75-78.
-
5卫志民.改革进程中的农村居民收入问题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2000(3):12-14.
-
6田全华.推进结构调整 增加农民收入[J].中国农村经济,2000(6):60-63. 被引量:7
-
7祁之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04(70):45-48. 被引量:4
-
8孙志强,王丽,高建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四个问题[J].河南农业,2004(8):31-31. 被引量:1
-
9杨瑞珍.增加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的对策思考[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26(5):34-38. 被引量:15
-
10翟凯.试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J].贵州农村金融,2006(1):42-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