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海外华文文学在中国学界的兴起及其意义
被引量:
7
The Ri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ies of Overseas Chinese-Language Literature in Chinese Academic Arena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谢谢吉林大学文学院张福贵院长的邀请,有机会到贵校来作这样一个学术讲演.记得1995年我在中国人民大学有过一次学术讲演,题目是<海外华文文学的命名意义>,后经整理发表于1996年<文学评论>第一期上,受到学界同人的关注.……
作者
饶芃子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中文系
出处
《华文文学》
2008年第3期5-10,共6页
Literatures in Chinese
基金
国务院侨办人文社科海外华文文学的诗学研究(04GQBYB001)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台港
《文学评论》
福贵
文学世界
广州暨南大学
吉林大学文学院
当代文学
汉语文学
中国人民大学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55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3
1
乐黛云.
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文学——中国视野——在17届国际比较文学年会上的发言[J]
.中国比较文学,2005(1):1-12.
被引量:26
2
白先勇.
永远的尹雪艳[J]
.当代,1979,0(1):254-260.
被引量:2
3
福建人民出版社.台湾香港文学论文选[M]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
共引文献
26
1
黄宗喜,姚欣雨.
世界文明史的新叙述与新策略[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4(3):183-192.
2
饶芃子.
“全球地域化”语境下中国文学影响研究[J]
.学术研究,2006(2):126-129.
被引量:1
3
陈钰灵.
新千年的中国翻译[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4(1):109-112.
4
詹春花.
黑塞小说对中国文化的创造性吸收[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6(1):32-37.
被引量:4
5
曹顺庆.
中国学派:比较文学第三阶段学科理论的建构[J]
.外国文学研究,2007,29(3):127-138.
被引量:18
6
邹建军.
文学间性:比较文学学科存在的前提[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6):94-101.
被引量:2
7
张尚信.
文化边缘人角色的跨文化书写——赛珍珠与汤亭亭比较[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24(5):51-54.
8
马汉广.
论比较文学的学科危机与主体视域[J]
.文艺研究,2008(9):61-69.
被引量:3
9
宋德发.
湖南比较文学三十年[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5):116-120.
10
黄玲.
区域特色与学科前沿相结合——民族地区高校比较文学教研的思考[J]
.百色学院学报,2012,25(1):116-12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5
1
南治国.
新马华文文学的本土性建构——以王润华的相关论述为中心[J]
.华文文学,2005(1):23-26.
被引量:2
2
宋永毅.
新加坡当代华文诗歌的“中国情结”与“南洋色彩”(上)[J]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6(4):8-11.
被引量:6
3
陈剑晖.
热带型的小说家苗秀[J]
.中国文学研究,1993(2):84-89.
被引量:2
4
黄万华.
论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的本土特色[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57-61.
被引量:2
5
朱双一.
赴台马来西亚侨生文学的中华情结和南洋色泽[J]
.台湾研究集刊,1995(1):61-68.
被引量:4
6
季羡林.
门外中外文论絮语[J]
.文学评论,1996(6):5-13.
被引量:99
7
高玛莉,洪丹萍,吴荫东.
世界华文文学资料的收集[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22(5):68-70.
被引量:1
8
刘小新,朱立立.
海外华文文学的后殖民批评实践——以马来西亚、新加坡为中心的初步观察与思考[J]
.文艺理论研究,2005(1):76-83.
被引量:4
9
王岳川.
东方文化身份与中国立场[J]
.东南学术,2005(1):109-116.
被引量:31
10
王润华.
文化属性与文化认同:诠释世界华文文学的新模式[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3(2):44-47.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7
1
庄伟杰.
跨文化语境与自主性写作——海外华文文学创作与研究再思考[J]
.华文文学,2009(6):24-28.
被引量:2
2
程光.
浅谈海外华文文学资料的搜集[J]
.现代情报,2009,29(6):216-218.
3
谢聪.
大陆学界的新马华文文学“本土性”研究评述[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6):23-29.
被引量:3
4
饶芃子.
多元文化视野中的海外华文文学[J]
.社会科学战线,2011(12):193-197.
被引量:3
5
宋剑华.
通感与质感:浅谈饶芃子先生的学术研究——为饶芃子先生八十寿诞而作[J]
.中国比较文学,2015(1):180-187.
被引量:1
6
张连桥.
文学伦理学批评:中国文学研究“走出去”的范式与路径[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8(1):58-64.
7
颜敏.
华文文学的跨语境传播研究:对象、问题与方法[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6):1-9.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李琳熙.
意义的延伸与迁移:Gung-ho的跨语境传播与流变[J]
.全球传媒学刊,2023,10(4):73-89.
被引量:1
2
朱崇科.
华文文学研究新拓展的理路及其问题——以本人的研究为中心进行反思[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5):6-11.
被引量:2
3
郭海军.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文化视野和发展空间[J]
.文艺争鸣,2012(8):60-64.
4
陈安娜.
细雨润物 花开有声——花踪文学奖决审会议记录研究[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3(10):77-79.
5
庄伟杰.
全媒体时代华文文学境遇及批评姿态转变新探——以海外新移民流散写作为例[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4(2):25-29.
被引量:1
6
赵志刚.
混杂性书写:林宝音小说与新加坡“本土性”[J]
.外国文学评论,2018(4):153-166.
被引量:2
7
马明蓉,张向阳.
离散书写与离散译介的互生关系——以张错为例[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7(2):67-72.
被引量:1
8
贾颖妮.
2019年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概况[J]
.社会科学动态,2021(1):56-63.
9
张国功,高天义.
战后文学转型研究的重要收获——评黄万华《跨越1949:战后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文学转型研究》[J]
.华文文学,2020(4):110-119.
10
李亚萍.
跨界、拓展、新生——论饶芃子教授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J]
.华文文学,2022(1):102-110.
1
杜国清.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方法试论[J]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6(2):16-20.
被引量:3
2
中国作家中大行——格非演讲 文学的作者[J]
.中国作家(纪实版),2011,0(2):207-212.
3
易崇辉.
2010年世界华文文学信息[J]
.华文文学,2010(6):103-109.
4
姚申.
“海外华文文学”:为何而命名──饶芃子、费勇对海外华文文学命名意义的寻究[J]
.中国比较文学,1996(3):132-135.
被引量:2
5
蒙星宇.
第二届海内外华文文学机构负责人联席(扩大)会议综述[J]
.华文文学,2003(6):8-10.
6
李亚萍.
中国第十三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华文文学,2004(6):14-17.
7
饶芃子.
在“第十六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J]
.华文文学,2010(6):5-6.
被引量:1
8
秦香丽,朱敏.
“曾敏之与世界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
.华文文学,2007(6):106-108.
9
倪立秋.
章平:不愿苟且,努力追寻诗和远方[J]
.文学教育,2016(20):4-8.
10
陈漱渝.
重展遗简忆恩师——悼唐弢先生[J]
.鲁迅研究月刊,1992(5):20-23.
被引量:1
华文文学
200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