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时尚——“小”字新用折射出的审美与价值取向
被引量:5
出处
《文教资料》
2006年第21期114-115,共2页
同被引文献19
-
1朱永祥.儿童概念的发生与表征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3,9(2):44-48. 被引量:1
-
2施春宏.词义的认知模式与词义的性质及构成——兼谈成语的性质[J].辞书研究,2002(6):11-19. 被引量:13
-
3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3(4):268-275. 被引量:2303
-
4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4(6):54-64. 被引量:1819
-
5张国宪.性质形容词重论[J].世界汉语教学,2006,20(1):5-17. 被引量:48
-
6张国宪.状态形容词的界定和语法特征描述[J].语言科学,2007,6(1):3-14. 被引量:44
-
7李劲荣.“很雪白”类结构形成的动因与基础[J].汉语学习,2007(3):39-44. 被引量:27
-
8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
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382.
-
10成葩.浅谈“小+形容词”的新用法[J].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8(9):48-49.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22
-
1玄玥.偏小量程度副词的功能分化与“小”的兴起[J].世界汉语教学,2021,35(3):348-361. 被引量:2
-
2朱磊.论委婉程度构式“有点(儿)小X”[J].励耘语言学刊,2019,0(2):183-205.
-
3蔡旺.“有点(儿)+'小+adj'”格式语义语用分析[J].湘南学院学报,2014,35(1):53-56.
-
4王倩.现代汉语新兴流行构式“小+谓词性X”形成动因研究[J].中国语文,2017(2):148-160. 被引量:18
-
5张佳奇.新媒体标题语言中的隐喻投射——以“大写的X”为例[J].语文学刊,2018,38(4):88-92. 被引量:5
-
6曹春静.现代汉语程度表达的演变研究与反思[J].枣庄学院学报,2018,35(4):9-15.
-
7冀娜.新兴极性程度构式“X得(的)不要不要的”探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9,36(1):78-82. 被引量:1
-
8郭倩.“小+X”构式的认知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8(1):94-101. 被引量:1
-
9周颖.构式“X在线”及相关构式解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9,40(5):33-38.
-
10吴骏良.汉语评价结构“(这)很+NP”的构式互动解读[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5):78-83.
-
1包荣芳.浅谈后进学生的转化[J].新课程(小学),2010(4):92-92.
-
2赵武光.浅谈中职英语教学中情感道德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1,8(6):166-166.
-
3张丽杰,侯影.新课程背景下对讲授法的重新思考[J].科技信息,2013(2):110-111. 被引量:2
-
4叶文琼.论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J].南北桥,2017,0(3):137-137.
-
5薛文静.浅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融汇情感道德教育[J].生活教育,2013(11):92-93.
-
6王孟潭.“美育”为情感道德教育提供有益补充——关于“美育”重要性的思考[J].黄河之声,2011(20):118-119.
-
7古老的树木[J].红领巾(低年级版),2006(12):30-31.
-
8刘丹,徐春梅.爱的教育[J].吉林教育(教研),2009(11X):114-114.
-
9刘永民.路漫漫十年课改 吾将上下而求索[J].中学课程辅导(上旬刊),2012(3):10-11.
-
10吕型伟——中国基础教育的“活化石”[J].成才之路,201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