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庄子和尼采的生死观比较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生死问题是人生的重大问题。历代中西哲学家都对此问题进行过思考与讨论。本文从多方面对庄子和尼采的生死观进行比较,从中能够了解到中西思维在生死问题上的差异与相似之处。庄子和尼采都强调精神世界的塑造,不同的是,庄子的精神世界是向内敛的,尼采的精神世界则是要求向外自我实现的。
作者
田林
机构地区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
出处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29-30,共2页
Journal of Mudan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关键词
生死观
比较
庄子
尼采
分类号
B223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102
同被引文献
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17
1
庄子·徐无鬼[M].
2
.庄子·人间世[M].,..
3
.庄子·大宗师[M].,..
4
[5]尼采.尼采全集(第6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415.
5
[6]尼采.尼采全集(第5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215.
6
.庄子·知北游[M].,..
7
.庄子·齐物论[M].,..
8
.庄子·在宥[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109.
9
庄子·列御寇[M].
10
[13]尼采.力量意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693.
共引文献
102
1
姜生.
复归“绿色生命”——饮食、终极关怀与生活方式的再启蒙[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8(2):66-70.
2
马永华.
论生态文明建设[J]
.理论导报,2009(1):37-39.
被引量:1
3
刘明华,田志超.
中国古代的政治心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1):74-77.
4
那薇.
庄子与海德格尔在不可知论方面的相互诠释[J]
.社会科学辑刊,2004(4):11-16.
被引量:1
5
董华.
庄子寓言文学的艺术精神[J]
.云南社会科学,2004(4):134-136.
被引量:3
6
欧阳友权.
文学本体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5):117-121.
7
杨翰卿.
先秦道家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J]
.社会科学研究,2004(6):66-68.
被引量:3
8
何宏兵,陈谊.
中国古今人本思想比较及其意义[J]
.宜宾学院学报,2004,4(6):198-200.
被引量:1
9
杨韬,张羽佳.
从技术思天道——关于海德格尔和庄子对技术与天道关系的思考[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9):20-22.
被引量:4
10
王前.
略论中国传统技术思想及其现代影响[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22-2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
1
刘明.
先秦儒家生死观探析[J]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7(6):33-36.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
1
陈偲.
比较儒道释的生死观[J]
.科教文汇,2007(12Z):166-166.
被引量:2
2
孙东启,冯力.
谈《庄子》死亡观念的形成与遮蔽[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0(9):181-18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
1
郭丽娟.
论庄子的生死观及其悲剧心态[J]
.怀化学院学报,2013,32(7):54-56.
被引量:1
2
何萍,徐建萍.
上海市青浦区居民对死亡的态度调查[J]
.职业与健康,2016,32(8):1119-1121.
被引量:1
3
敬晓愚,李丹.
浅论庄子和佛教生死观的差异[J]
.青年文学家,2012,0(18):85-85.
4
李敬,张晔.
儒道释生死观的理论教育意义[J]
.智富时代,2015,0(6X):390-390.
1
朱玉兰.
庄子与波德莱尔的生死观之比较[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5):232-234.
2
刘妍,潘孟辉.
基督教与儒学人性论比较分析[J]
.俪人(教师),2015,0(12):204-204.
3
刘毅.
试论科学心理学对分析哲学发展的影响[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3):315-318.
被引量:1
4
罗兴刚.
从海德格尔的Ereignis之思观中西思维的异同[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32-37.
被引量:1
5
童俊.
文化研究背景下的中西哲学差异探析[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2):17-19.
6
魏敦友.
理性与存在──重评庄惠濠梁之辩[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3(1):32-36.
被引量:2
7
张婷婷.
中西思维方式比较[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45-47.
8
刘增明,牛传允.
求解生态困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路[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4):44-46.
9
刘若民.
浅论人具有上帝的形像[J]
.金陵神学志,2002(3):51-54.
10
李洋,杨颖达.
电影与身份认同建构之间的历史渊源[J]
.电影评介,2016(24):75-77.
被引量:1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