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中国中心观”到“历史三调”——论柯文史学思想中的后现代主义倾向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柯文的史学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影响,体现出明显的后现代主义倾向。
作者
何刚
陈镜颖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4-25,共2页
Journal of Mudan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关键词
柯文
史学思想
后现代主义倾向
分类号
K03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8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6
同被引文献
3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杨念群.
“后现代”思潮在中国——兼论其与20世纪90年代各种思潮的复杂关系[J]
.开放时代,2003(3):6-29.
被引量:30
2
罗志田.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研究:《怀柔远人》的史学启示[J]
.历史研究,1999(1):103-119.
被引量:39
3
[6][美]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二级参考文献
38
1
吴剑杰.
关于近代史研究“新范式”的若干思考[J]
.近代史研究,2001(2):258-280.
被引量:26
2
张旭东.
詹明信再解读[J]
.读书,2002(12):3-11.
被引量:15
3
姜义华.《激进与保守:与余英时先生商榷》[J].二十一世纪(香港),1992,.
4
林毓生.《中国意识的危机—“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主义》[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5
柯文 杜继东译.《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
6
卡尔·曼海姆 李朝晖译.《保守主义》[M].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97页.
7
张颐武.阐释“中国”的焦虑[J].二十一世纪,1995,(4).
8
厄内斯特·盖尔纳 韩红译.《民族与民族主义》[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
9
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26页.
10
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页289、284.
共引文献
66
1
董琳.
“药气蒸为瘴”:大黄隐喻与清代士人的边地观[J]
.新史学(北京),2018(1):73-94.
2
杨华.
“后学”留痕:后现代史学在国内的传播、实践及影响[J]
.东岳论丛,2021(1):65-74.
被引量:2
3
罗志田.
十八世纪清代“多主制”与《宾礼》的关联与牴牾[J]
.清史研究,2001(4):51-55.
被引量:6
4
罗岗.
小说·秘史·启示──《白银谷》与“现代化”叙事[J]
.当代作家评论,2002(3):73-78.
5
赵世瑜.
社会史研究向何处去?[J]
.河北学刊,2005,25(1):62-70.
被引量:18
6
何平.
后现代主义及其对清代国际关系的新阐释[J]
.史学月刊,2002(9):14-17.
被引量:4
7
吴莉苇.
史学研究中的后现代取向——从几部论著看后现代理论在史学研究中的利弊[J]
.史学理论研究,2000(2):120-132.
被引量:4
8
邓京力.
中国史研究中的后现代倾向[J]
.河北学刊,2005,25(2):182-187.
被引量:1
9
李剑鸣.
历史解释建构中的理解问题[J]
.史学集刊,2005(3):19-25.
被引量:44
10
黄文祥.
文学主体性话语边缘化的深层探析[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20(1):59-62.
同被引文献
31
1
张昆,王臻.
“和”而“不同”:新闻与历史关系之再省思[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8(5):15-24.
被引量:3
2
林帆.
“新闻即史”论[J]
.新闻大学,1999(2):22-26.
被引量:4
3
甘惜分.
新闻与历史[J]
.新闻爱好者,1998(8):16-17.
被引量:3
4
甘惜分.
再论新闻学与历史学[J]
.新闻界,1996(2):23-25.
被引量:9
5
雷戈.
史学与新闻[J]
.文史哲,2004(6):5-12.
被引量:21
6
方汉奇.
报纸与历史研究(上)[J]
.新闻与写作,2005(3):9-10.
被引量:2
7
方毅华.
新闻叙事与历史叙事的省思[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32(10):64-68.
被引量:11
8
王静.
今传媒·立新论·聚经典(两篇)——碎片化社会背景下的碎片化传播及其价值实现[J]
.今传媒,2011,19(10):8-11.
被引量:192
9
李世达.
从《历史三调》看柯文史观中的人本主义倾向[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3):27-33.
被引量:3
10
刘佩瑶.
柯文历史观语境中的社会意识与文化[J]
.学理论,2013(36):131-13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周庆安,王雨薇.
媒介叙事的多元呈现:基于《历史三调》的新闻传播研究史学转向思考[J]
.新闻春秋,2022(2):12-21.
1
陈镜颖.
论柯文史学思想中的后现代主义倾向[J]
.天府新论,2006(B06):232-233.
被引量:1
2
柯文著,杜继东.
《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出版[J]
.近代史研究,2000(6):160-160.
被引量:2
3
唐艳香.
探寻历史真相的三种途径——读柯文的《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J]
.兰州学刊,2007(10):159-162.
被引量:2
4
文学平.
历史认知的路径及其限度——读《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J]
.社会科学论坛,2010(1):183-193.
被引量:2
5
倪春纳.
多重视角的历史认知路径——《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解读[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4):87-91.
被引量:1
6
刘冰涛.
从《历史三调》谈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三种历史研究法[J]
.青年文学家,2016,0(7Z):187-187.
被引量:1
7
周武,李德英,戴东阳.
中国中心观的由来及其发展——柯文教授访谈录[J]
.史林,2002(4):32-42.
被引量:14
8
李勇.
后现代主义史学在台湾的反响[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1):3-10.
9
石超.
认知历史的三重维度及相关思考——读《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29(2):93-96.
10
刘福.
另一种视域下的义和团运动——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评介[J]
.萍乡学院学报,2017,34(1):62-66.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