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犯罪化
被引量:
3
On the Criminalization of the Escaping Conduct after the Traffic Accident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交通肇事罪中 ,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应当予以独立的刑法评价。唯有如此 ,对于交通肇事罪有关的几个的问题 ,如交通肇事罪的共犯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罪过形式 ,未逃逸而不作为致人死亡的认定 ,故意杀人后逃逸的处理 ,刑法理论才能自圆其说。
作者
程和友
机构地区
烟台大学法学院
出处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7-41,共5页
Journal of Wuhan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关键词
交通肇事罪
逃逸行为
犯罪化
分类号
D9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75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3
1
郝守才.
论包容犯与我国刑法立法[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6(3):73-76.
被引量:8
2
杜宇.
再析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0(3):14-20.
被引量:8
3
肖中.
论转化犯[J]
.浙江社会科学,2000(3):42-46.
被引量:64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李晓龙,李立众.
试析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J]
.法学,1999(8):34-38.
被引量:20
2
初炳东,许海波,邢书恒.
论新刑法中的包容犯与转化犯[J]
.法学,1998(6):45-47.
被引量:38
3
赵嵬.
论转化犯[J]
.法制与社会发展,1997,3(6):44-49.
被引量:33
4
王彦,黄明儒,张杰.
试论转化犯的概念与基本特征[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9,7(1):31-35.
被引量:38
5
金泽刚.
论转化犯的构成及立法例分析[J]
.山东法学,1998,13(4):27-29.
被引量:40
6
曾芳文.
新刑法分则中对于数罪的处罚规定解析[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8,6(2):12-16.
被引量:6
7
黄京平.
论吸收犯[J]
.法学家,1993(2):58-63.
被引量:5
8
陈兴良.
转化犯与包容犯:两种立法例之比较[J]
.中国法学,1993(4):78-85.
被引量:82
9
王仲兴.
论转化犯[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30(2):29-34.
被引量:34
10
杨旺年.
转化犯探析[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2,14(6):37-42.
被引量:80
共引文献
75
1
刘海军.
论转化型抢劫罪认定中的几个问题——关于刑法第269条的理解与适用[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5):93-95.
被引量:1
2
杨新京.
论转化犯[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12(4):34-40.
被引量:7
3
苏雄华.
试析刑法第292条第二款的理解与适用[J]
.沧桑,2007,0(4):100-101.
4
杨立军.
“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以贪污论”之探析[J]
.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4(2):9-12.
5
薛进展.
转化犯基本问题新论[J]
.法学,2004(10):57-67.
被引量:15
6
孙国祥,魏昌东.
试析聚众斗殴罪中的转化犯[J]
.法学,2002(11):33-37.
被引量:16
7
杨立军.
“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以贪污罪论”之探析[J]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7(3):36-39.
8
李祖华,陈庭会.
论转化犯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J]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2,16(2):74-78.
9
程和友.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犯罪化[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20(1):152-156.
10
张乃翼,周锦玲.
关于转化犯问题研究[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9(5):109-113.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6
1
李朝晖.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独立犯罪化刍议[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4):95-99.
被引量:11
2
张晶,赵静.
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案件探讨[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5):95-100.
被引量:4
3
冯金银.
交通肇事罪认定中的几个问题[J]
.政法论坛,2004,22(4):109-115.
被引量:16
4
刘淑莲.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作为性质[J]
.法学杂志,2005,26(2):53-55.
被引量:20
5
2004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J]
.道路交通管理,2005(1):5-7.
被引量:7
6
周光权.
指使交通肇事者逃逸应当以窝藏罪定性[J]
.人民检察,2005(07X):19-23.
被引量:21
7
杨文.
交通肇事罪的“共犯”问题研究[J]
.交通企业管理,2006,21(8):77-78.
被引量:2
8
高秀东.
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界定的疑难问题辨析[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13(2):46-48.
被引量:1
9
这种情况可以与"承继的共犯"相类比,在"承继的共犯"理论中,后行加入犯罪行为中的行为人也可以成立共犯以共同犯罪论处.
10
危险犯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足以造成某种实害结果发生,但实害结果尚未发生,即构成既遂的犯罪.根据行为程度可以分为抽象的危险犯、具体的危险犯.在具体危险犯的条文中,有"发生……危险的"明确表述,而抽象危险犯则没有这个要求.社会一般观念上认为抽象危险犯是具有侵害法益危险的行为类型.
引证文献
3
1
吴刚.
对交通肇事罪中指使人构成共犯问题的新解读[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4):117-119.
被引量:3
2
谭亚琴.
论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刑事立法完善[J]
.当代青年(下半月),2015,0(4):175-175.
3
吴美艳.
故意杀人罪与交通肇事罪的界定[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23(3):83-85.
二级引证文献
3
1
陈志文.
交通肇事罪中共同犯罪肯定论——以故意教唆、帮助过失行为为视角[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4,27(1):74-76.
被引量:1
2
王良顺,陈志文.
风险社会下教唆犯罪理论研究——兼论故意教唆过失行为的法律规制[J]
.湖南社会科学,2014(4):75-79.
被引量:4
3
尹仲康.
交通肇事罪中的共犯问题研究[J]
.现代交际,2017(16):50-51.
1
程和友.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犯罪化[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20(1):152-156.
2
伍炜.
试述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含义[J]
.科学与财富,2010(12):235-237.
3
胡爽.
关于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认定[J]
.魅力中国,2014(9):315-315.
4
李朝晖.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独立犯罪化刍议[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4):95-99.
被引量:11
5
王广基.
析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J]
.人民司法,2002(4):75-75.
6
荆培才.
交通肇事罪之共犯探析[J]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1):35-36.
被引量:1
7
胡二运.
陈某的行为能否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J]
.陕西检察,2006(1):70-71.
8
谢海燕.
以交通肇事罪为视角解读共犯理论[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3):112-116.
被引量:3
9
詹国文.
交通肇事罪的司法困境及其解决思路[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7(4):18-20.
被引量:1
10
丁建华.
浅析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J]
.法制与经济(中旬),2010(7):92-93.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0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