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76
-
1冷溶.“三个代表”思想与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J].湖南社会科学,2001(4):5-9. 被引量:5
-
2郑昌华.论“三个代表”对党的先进性新概括的重要意义[J].科学社会主义,2000(4):3-7. 被引量:4
-
3“毛泽东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讨会纪要[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9(1):36-39. 被引量:9
-
4王传邃,王永贵.三代领导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和发展[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0,1(3):31-37. 被引量:3
-
5虞云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丰碑[J].求是,2004(16):26-29. 被引量:4
-
6邢贲思.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J].求是,2002(15):12-16. 被引量:9
-
7张志文,刘杨.“三个代表”若干理论问题研究综述[J].求实,2001(2):4-7. 被引量:2
-
8肖继文.两年来学术界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探讨[J].求实,2002(3):25-27. 被引量:2
-
9秋石.论“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J].求是,2002(5):7-12. 被引量:13
-
10戴舟.再论“三个代表”[J].求是,2001(1):10-16.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26
-
1杨莎莎.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研究的图谱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20(2):15-19.
-
2颜旭.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述评——基于研究视角的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6):44-50. 被引量:4
-
3刘淑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ABC[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6):16-17.
-
4陈金龙.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若干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6(2):5-11. 被引量:35
-
5刘力波,马启民.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文化视域[J].贵州社会科学,2008(4):9-14. 被引量:6
-
6彭德忠,胡正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5):5-7. 被引量:1
-
7颜旭.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述评——基于研究视角的分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2):116-124. 被引量:2
-
8张宪文,蒲小娟.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困境及出路[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8):286-287.
-
9颜旭.从世界历史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2):141-145.
-
10周龙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献研究的研究综述[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2):85-93. 被引量:3
-
1李文峰,王春华.江泽民文化观研究述评[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3):36-38.
-
2方南火.论正确处理党的思想建设中的五大关系[J].党政干部论坛,2002(3):21-23.
-
3刘丽红.加强党性修养是时代对共产党员的必然要求——学习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几点体会[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1,3(2):17-18.
-
4佚名.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五观”[J].中国职工教育,2006(8):8-9.
-
5文力祥.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4):56-57.
-
6杨业初.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是对党建理论的创造性发展[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7):27-29. 被引量:1
-
7雷立成.论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在统一性[J].理论探讨,2001(3):79-80.
-
8岳猛.关于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1,0(1):25-28.
-
9郭文玲,储秀彦,王计军.浅谈“三个代表”思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继承和发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2,4(2):55-56.
-
10那维荣,王东升.从“三个代表”谈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4):6-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