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日本研究》
2001年第1期14-19,共6页
Japan Studies
同被引文献31
-
1李莉.德国失业保险制度的调整及其依据[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5):479-481. 被引量:4
-
2王德文.中日养老金筹措及其可持续性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3):55-60. 被引量:4
-
3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EB/OL].2009-3-23.http://www.chinahrd.net/tzsf/zhengce_fg/guowuyuan_fI/0101_22.asp.
-
4许春淑.日本失业保险制度及对中国的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7(11):86-88. 被引量:6
-
5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问题研究所.日本的经验和中国的改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
-
6日本厚生劳动省职业安定局.重新认识雇用保险制度[R].(中期报告)2006-08-04
-
7丁煜.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演变、评估与发展建议.国研网,2005-06-23.
-
8日本厚生劳动省职业安定局“重新认识雇用保险制度”(中期报告)2006年8月4日
-
9日本社会学会.社会学事典[M].东京:丸善出版社,2010.
-
10大隈重信.日本开国五十年史上册[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二级引证文献32
-
1邓灵芝.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上海市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基金影响因素[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20,10(4):40-43.
-
2古建芹,王慧.中国失业保险制度浅析与构想[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4):142-143.
-
3吕荣胜,王潇雨.失业保险之促进再就业功能初探[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3-6. 被引量:7
-
4李文琦.日本失业保险制度的运行及对中国的借鉴[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0,24(1):32-34. 被引量:4
-
5刘小艳.失业保险的道德风险及其激励机制探讨[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23(5):99-104. 被引量:4
-
6周勤.浅谈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反思与重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10):179-180. 被引量:1
-
7王燊成,刘宝臣.就业促进政策能提高城镇困难家庭的就业参与吗?[J].学习与实践,2018,0(12):91-102. 被引量:6
-
8李阳,田媛媛,李腾,李瑞.国外结构性失业治理借鉴及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0(24):98-99.
-
9梁书毓,薛惠元.费率降低背景下失业保险保障水平的确定——基于基金平衡的视角[J].西北人口,2016,37(1):63-69. 被引量:14
-
10魏莉,张晓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J].西藏科技,2016(11):13-16. 被引量:1
-
1郭景平.应对老龄社会 完善居家养老[J].天津政协公报,2010,0(4):12-13. 被引量:1
-
2周鑫.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合约方式研究[J].青年时代,2016,0(13):249-249.
-
3刘洪平.社会保险政策问答(一)[J].老年人,2001,0(10):44-45.
-
4工伤保险政策问答(之二)[J].工友,2002,0(7):39-40.
-
5贵琳.英国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J].国际研究参考,1998(6):13-16. 被引量:3
-
6卓越,庄垂生.1997年加拿大大选评析[J].人大研究,1998(6):27-29.
-
7改革与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措施[J].高校理论战线,1998(10):65-65.
-
8贺正伟.浅析我国社区养老模式[J].现代经济信息,2014,0(17):160-160. 被引量:1
-
9李凯.民间法对纠纷解决的意义[J].群文天地(下半月),2010(1):160-161.
-
10余仲华.事业单位改革的共性问题探析[J].人事天地,2011(3):35-3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