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86-90,共5页
Academic Monthly
同被引文献142
-
1邱捷.清末民初地方政府与社会控制──以广州地区为例的个案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6):46-58. 被引量:14
-
2张建民.碑石所见清代后期陕南地区的水利问题与自然灾害[J].清史研究,2001(2):43-55. 被引量:14
-
3毛立平.十九世纪中期安徽基层社会的宗族势力──以捻军、淮军为中心[J].清史研究,2001(4):14-23. 被引量:6
-
4牛贯杰.十九世纪中期皖北的圩寨[J].清史研究,2001(4):24-32. 被引量:16
-
5刘海峰.为科举制平反[J].书屋,2005(1):4-10. 被引量:38
-
6耿云志.略论梁启超谋救光绪皇帝的活动(1898年9月-1900年9月)[J].历史研究,1999(4):129-139. 被引量:2
-
7朱从兵.太平天国诏书衙考辨[J].历史研究,1999(5):90-103. 被引量:6
-
8王晓秋.戊戌维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J].历史研究,1998(6):169-178. 被引量:4
-
9罗志田.传教士与近代中西文化竞争[J].历史研究,1996(6):77-94. 被引量:47
-
10林刚.中国国情与早期现代化[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4):48-65.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8
-
1张海鹏,崔志海,罗敏,荣维木,王也扬,刘蜀永,郑起东,闵杰,左玉河,虞和平,徐辉琪,曾业英.2000年中国近代史研究学术动态概述[J].近代史研究,2002(1):200-244. 被引量:3
-
2何益忠.中国近现代史[J].学术月刊,2006,38(5):159-160.
-
3蒋平,阳德华.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影响[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27(4):117-120. 被引量:2
-
4靳远川.科举制度的发展与衰落[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08(6):48-49.
-
5朱从兵,孙凯.改革开放以来晚清人物研究述评[J].史学月刊,2010(4):5-20. 被引量:6
-
6袁丙澍,葛晓萍.恭亲王奕研究综述[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9(2):90-94.
-
7涂文学,李卫东.变迁时代考试制度的深度考察——《民国时期中国考试制度的转型与重构》评析[J].湖北招生考试,2010,0(6):62-64.
-
8卢玲.从辛亥革命看中国历史之变迁[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2(4):202-203.
-
1甘源.评“全盘西化”论[J].江西社会科学,1990,10(S1):136-141.
-
2孔令仁.洋务运动浅议[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1,21(3):47-50. 被引量:5
-
3咬定青山不放松[J].中国机电工业,1995,0(5):1-1.
-
4王启厚.试论近代先进中国人提出学习西方主张的历史原因[J].华东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9(3):33-37.
-
5明华.“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社会”论辩——与张绍煜同志商榷[J].社会科学,1981(6):73-74.
-
6黄家照.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2):1-9.
-
7史介.关于立宪派的几种评价[J].山东师范学院学报,1982,27(3):10-10.
-
8林建曾.关于胡绳撰写《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一书的谈话(摘录)[J].贵阳文史,2001,0(4):77-79.
-
9韩纪,文纪.不能把我国发展商品经济看成“补资本主义的课”[J].中州学刊,1987(5):12-14.
-
10何瑞春.也谈洪秀全学习西方[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3(1):34-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