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主成分分析法综评煤炭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被引量:1
出处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43-46,共4页
Journal of Shando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同被引文献27
1 范柏乃,邓峰,马庆国.可持续发展理论综述[J] .浙江社会科学,1998(2):41-45. 被引量:19
2 冯维敏,孔祥厚.浅析新的企业评价指标[J] .经济与管理,1995,9(3):34-35. 被引量:1
3 吴风庆.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J] .统计与决策,2001,17(10):18-18. 被引量:5
4 [15]Lawn P A.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o support the index of sustainable economic welfare (ISEW), genuine progress indicator(GPI), and other related indexes. Ecological Economics,2003;44:105-118
5 金星日,尹锡杰,许虎男.主成分分析法在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数理统计与管理,1997,16(6):14-17. 被引量:16
6 谢俊奇.可持续土地利用的社会、资源环境和经济影响评价的初步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1998,12(3):1-5. 被引量:25
7 朱云梅,周生路,彭补拙.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 .重庆环境科学,1999,21(1):21-24. 被引量:18
8 苗泽华,孙班军,张生元,苗泽伟.工业企业集团生态工程实施及其评价[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99,22(2):154-158. 被引量:2
9 李艳双,曾珍香,张闽,于树江.主成分分析法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中的应用[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1999,28(1):94-97. 被引量:238
10 晓明.SPSS统计软件在环境监测实验中的应用[J] .实验技术与管理,1999,16(6):66-68.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22
1 王鹏仙,赵恒海.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中国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S1):197-198. 被引量:2
2 刘雯雯,樊路青.中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初探:基于一个路径模型[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3(2):162-167.
3 沈德聪,阮平南.绿色制造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 .机械制造,2006,44(3):8-11. 被引量:14
4 宗鹏,曾凤章.基于MTS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6(8):1163-1166. 被引量:2
5 李玉辉.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7,31(3):124-127. 被引量:5
6 于宏民,王青,俞雪飞,刘建兴,顾晓薇.ANP方法在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矿业,2007,16(11):86-90. 被引量:1
7 戢运丽.企业发展能力指标体系分析[J] .商业时代,2008(7):54-55. 被引量:7
8 刘晓波.AHP与ANP应用于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之比较研究[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1):61-64. 被引量:3
9 石永贵,黄春萍,王升.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性指标体系及其评价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09(3):163-165. 被引量:9
10 姜兴,胡悦.国有农机企业负责人绩效管理研究[J] .中国农机化,2009(3):53-56. 被引量:1
1 小眼昏花.Q事综评—腾讯究竟是否会被出手套现[J] .移动信息.新网络,2002(1):10-11.
2 齐利民.2010年海盐产销形势综评及2011年展望[J] .中国盐业,2011(1):40-41.
3 全省市州档案局办公室主任暨综评工作情况交流会议在长沙召开[J] .档案时空,2008(10).
4 姬忠光.水力发电效益综评[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08,36(3):1-2.
5 万中英.合作社相关研究文献综评[J] .中国城市经济,2011(11X):299-299.
6 廖盛春.《卢氏县志(1988~2000)》综评[J] .中国地方志,2008(2):32-35.
7 毕道治.我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工业现状及展望[J] .电子材料(机电部),1995(6):1-4.
8 杨一兵.“情”透纸背 感人肺腑——综评龙志毅的散文[J] .山花,2009(8):148-152.
9 研报精读[J] .汽车观察,2012(12):46-49.
10 邵燕君.中国主流文学期刊2005年第1期综评--看《上海文学》[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3):3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