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农业考古》
1999年第1期78-85,96,共9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参考文献9
-
1刘培桂,郑建芳,王彦.邹城出土东汉画像石[J].文物,1994(6):32-36. 被引量:14
-
2李洪甫.连云港地区农业考古概述[J].农业考古,1985(2):96-107. 被引量:28
-
3骆明,陈红军.汉代农田布局的一个缩影——介绍淮阳出土三进陶院落模型的田园[J].农业考古,1985(1):159-161. 被引量:7
-
4尤振尧,周晓陆.泗洪重岗汉代农业画像石刻研究[J].农业考古,1984(2):72-82. 被引量:11
-
5李京华.河南古代铁农具[J].农业考古,1984(2):83-89. 被引量:7
-
6尤振尧.从《农耕图》谈东汉时徐淮地区农业生产状况[J].中国农史,1984,3(2):31-36. 被引量:8
-
7陈文华,张忠宽.中国古代农业考古资料索引(四)——第二编 生产工具[J].农业考古,1983(1):280-286. 被引量:3
-
8蒋英炬.略论山东汉画像石的农耕图像[J].农业考古,1981(2):42-49. 被引量:35
-
9朱江.江苏高邮邵家沟汉代遗址的清理[J].考古,1960(10):18-23. 被引量:36
共引文献131
-
1杨爱国.论东汉儒学在社会上的普及[J].形象史学,2020(1):42-50.
-
2张雪敏,李冀.汉代画像石中的牛形象崇拜初探[J].老子学刊,2019(2):166-175.
-
3孙杰.吐谷浑木棺装饰图像多元文化考论[J].丝绸之路研究集刊,2022(2):336-349.
-
4周金泰.孔子辨名怪兽——试筑一个儒家博物学传统[J].史林,2021(1):59-70. 被引量:11
-
5章宏伟.百年来出土的两汉简牍[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5):62-68. 被引量:1
-
6李京华.汉代大铁官管理职官的再研究[J].中原文物,2000(4):27-32. 被引量:6
-
7贺科伟.从文字瓦当看汉代农业习俗[J].农业考古,2009(3):152-155. 被引量:1
-
8周崇云.淮河流域史前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关于淮河流域原始经济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3(5):8-14. 被引量:12
-
9刘昭瑞.关于吐鲁番出土随葬衣物疏的几个问题[J].敦煌研究,1993(3):64-72. 被引量:14
-
10李京华.十年来河南冶金考古的新进展[J].华夏考古,1989(3):68-81.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96
-
1柴静.两宋时期两淮地区农业经济初探[J].安徽史学,2000(1):33-37. 被引量:4
-
2任重.两汉时期淮河流域农业经济在全国国民经济中地位问题探讨[J].农业考古,1999(1):72-77. 被引量:1
-
3王鑫义.淮河流域经济开发的轨迹及其历史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3(5):3-7. 被引量:2
-
4周崇云.淮河流域史前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关于淮河流域原始经济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3(5):8-14. 被引量:12
-
5周怀宇.论隋唐开发淮河流域交通的国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3(5):20-25. 被引量:7
-
6李修松,王华娣.三代时期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简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2(2):53-56. 被引量:2
-
7卞利.明代中期淮河流域的自然灾害与社会矛盾[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2(3):86-92. 被引量:6
-
8李修松,张宪平.春秋时期淮河流域手工业生产述论[J].学术月刊,1998,30(5):75-78. 被引量:2
-
9任重,马绍林,任尔平.淮河流域稻作起源再探[J].农业考古,1998(1):183-187. 被引量:5
-
10李修松,张宪平.商代淮河流域经济述论[J].学术界,1997(5):47-5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0
-
1李艳洁.淮河文化研究现状述评——以淮河流域地域文学为中心[J].宜春学院学报,2011,33(1):111-113. 被引量:4
-
2曹天生.新中国以来淮河文化研究历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31(2):53-56. 被引量:1
-
3史宏蕾.阳高县云林寺大雄宝殿明代水陆壁画[J].山西档案,2014(3):18-22. 被引量:2
-
4王丽歌.战争与两宋淮南地区人地关系的变迁[J].农业考古,2015,0(4):111-117.
-
5陈立柱.淮河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反省[J].学术界,2016(9):153-166. 被引量:13
-
6陈明远,林川.系统论与世界体系(之五) 经济发展与木-铁体系[J].社会科学论坛,2016(10):22-42.
-
7韩强强.秦汉农业精耕细作问题评述[J].农业考古,2017,0(1):48-54.
-
8LI Xuran.Aesthetic Research of Xu-style Gardens in Han Dynasty[J].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21,13(1):7-10. 被引量:1
-
9张慧,黄祖宏.社会转型视角下淮河流域治淮政策历史演变研究--基于ROST文本挖掘系统的分析[J].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19-27.
-
10胡其伟.明清时期黄运交汇下苏鲁豫皖接壤地带的耕作制度变迁[J].历史地理研究,2023,43(4):87-95.
-
1官德祥.两汉时期蝗灾述论[J].中国农史,2001,20(3):8-15. 被引量:16
-
2杨振红.两汉时期铁犁和牛耕的推广[J].农业考古,1988(1):166-173. 被引量:12
-
3李国勇.明清时期河南农田灌溉述论[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6031-6032. 被引量:2
-
4王同海.汉画像所见农业生产技术之进步[J].农业考古,2009(1):44-47. 被引量:1
-
5邢丽君,王兴强,刘东林.谈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11):10-10. 被引量:2
-
6管建涛.黑龙江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5151万亩[J].吉林农业(下半月),2011(8):20-20. 被引量:1
-
7任重.两汉时期淮河流域农业经济在全国国民经济中地位问题探讨[J].农业考古,1999(1):72-77. 被引量:1
-
8卜凤贤.周秦两汉时期农业灾害致灾原因初探[J].农业考古,2002(1):290-294. 被引量:8
-
9熊传新.湖南战国两汉农业考古概述[J].农业考古,1984(1):227-238. 被引量:19
-
10关中丽.强化农田水利建设 为现代农业做后盾[J].吉林农业(下半月),2015(12):63-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