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典修订以来若干重要理论问题新探索(下)──《刑法教科书》(2000年版)的新发展
被引量:12
出处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7-42,共16页
Tribun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参考文献7
-
1储槐植.有中国特色的刑法理论的新发展——评《刑法教科书》[J].政法论坛,1998,16(3):126-128. 被引量:3
-
2于光远.关于责任学的两篇文章[J].学术研究,1992,(1).
-
3何秉松.论犯罪客体[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24(3):107-111. 被引量:13
-
4(德)弗兰茨·冯·李斯特(FranzV.Liszt)著,徐久生.德国刑法教科书[M]法律出版社,2000.
-
5(意)杜里奥·帕多瓦尼(TullioPadovani)原著,陈忠林.意大利刑法学原理[M]法律出版社,1998.
-
6[苏]Н·А·别利亚耶夫,[苏]М·Л·科瓦廖夫 主编,马改秀,张广贤.苏维埃刑法总论[M]群众出版社,1987.
-
7苏联司法部全苏联法律科学研究所编,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编译室,中国人民大学刑法教研室.苏维埃刑法总则[M]法律出版社,1955.
共引文献75
-
1金鸿浩.计算法学视域下网络诽谤犯罪的审查方式[J].法律方法,2021(3):347-365. 被引量:1
-
2黎宏.紧急避险法律性质研究[J].清华法学,2007,1(1):37-54. 被引量:63
-
3劳东燕.正当防卫制度的背后[J].清华法学,2006(1):150-164. 被引量:14
-
4聂昭伟.论我国犯罪构成体系定罪机能的回归——以完善我国犯罪构成体系为路径[J].清华法学,2006(1):165-175.
-
5张文.“期待可能性”理论新探——从刑法导向观变革视阈[J].金陵法律评论,2010(1):48-55.
-
6孙道萃.质疑刑法“事后法”[J].人大法律评论,2011(1):142-160. 被引量:3
-
7徐岱,王军明.期待可能性理论:学说、本体及其展开[J].金陵法律评论,2008(1):23-31. 被引量:1
-
8冯亚东,张丽.期待可能性与犯罪动机[J].金陵法律评论,2008(1):36-40.
-
9方鹏.德日期待可能性理论比较研究——以超法规责任阻却事由为视角[J].金陵法律评论,2008(1):54-63. 被引量:6
-
10康伟.罪刑法定视野下的期待可能性[J].金陵法律评论,2008(1):64-70.
同被引文献62
-
1杨阅.不纯正不作为犯处罚依据的困惑及立法完善[J].长白学刊,2007(2):76-79. 被引量:2
-
2申剑.论单位犯罪[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16(4):100-103. 被引量:2
-
3杨正鸣.网络犯罪及其特征[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2,14(1):26-29. 被引量:9
-
4孟庆华.贪污共犯中主从犯的认定问题探讨[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7(3):295-298. 被引量:4
-
5李洁.从立法目的看犯罪既遂之“遂”的应有内涵[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5(3):56-65. 被引量:9
-
6李恩慈.论贪污罪共犯[J].中外法学,1999,11(6):77-79. 被引量:6
-
7王世洲.中国刑法理论中犯罪概念的双重结构和功能[J].法学研究,1998,20(5):116-125. 被引量:64
-
8马克昌.罪刑法定主义比较研究[J].中外法学,1997,9(2):31-40. 被引量:63
-
9周振想.单位犯罪若干问题研究[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1999,7(1):3-9. 被引量:22
-
10尚明瑞.犯罪未遂与既遂的区分标准[J].法学杂志,1999,20(1):18-19. 被引量:4
引证文献12
-
1倪培兴.对象错误条件下犯罪既遂的认定问题研究——对一例故意杀人案的定性分析[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4):103-111. 被引量:4
-
2程远.办理贪污案件的法律难点问题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133-136.
-
3曾粤兴.犯罪未遂若干问题研究[J].金陵法律评论,2002(2):80-90. 被引量:10
-
4李立众,刘宗开.“持有”的概念辨析[J].政法论丛,2001(6):39-43. 被引量:8
-
5李润珍,晋涛.单位意志在单位犯罪中核心地位的确立——重新界定单位犯罪[J].新疆社科论坛,2006(2):39-44. 被引量:4
-
6丁芝华.试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中的四大瓶颈问题[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8(4):41-44.
-
7王拓.必要共犯论纲[J].辽宁警专学报,2007,9(5):4-8. 被引量:1
-
8于志刚.论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8,21(5):75-86. 被引量:5
-
9盛波.论法律错误和事实错误对刑事责任的影响[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4(2):44-45.
-
10张云泉,郜占川.论网络空间的刑事案件管辖权[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3,17(1):69-7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38
-
1邓毅丞.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排他性要件:理论勘误与功能重塑[J].政治与法律,2022(7):132-148. 被引量:7
-
2倪培兴,钱高潮.将他人财物当遗忘物非法占有拒不交出的行为应如何定性[J].人民检察,2002(5):32-33. 被引量:1
-
3周建达,马荣春.论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根据:单位意志自由[J].金陵法律评论,2008(1):151-157. 被引量:5
-
4张少林.单位实施纯正自然人犯罪刑法处理新论[J].东方法学,2008(5):51-57. 被引量:8
-
5曾粤兴.犯罪未遂比较研究[J].法学家,2002(4):32-41. 被引量:10
-
6王明波,张平寿.持有型犯罪相关问题的思考[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5(3):51-54.
-
7倪培兴.论事实错误案件的归责原则[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3):9-18. 被引量:5
-
8胡利敏.新型犯罪构成模式的特点及操作依据之解析[J].社会心理科学,2005,20(2):60-67.
-
9龙腾云.刑法中的法律拟制行为初探——对“持有”行为性的科学定位[J].河北法学,2010,28(11):146-152. 被引量:5
-
10谭怡芳.论持有的性质[J].法制与社会,2008(22).
-
1何秉松,张琳.论犯罪和犯罪构成的质变与部分质变[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0(3):4-10.
-
2靳岩,孟繁旭.试论刑法中特殊的犯罪构成[J].中国律师,1997,0(7):27-27.
-
3王树林.正确认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J].党校教学,1985(6):26-28.
-
4李英伟.交通肇事罪争议问题研究[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1(6):68-72. 被引量:2
-
5曹玉玉.结果加重犯的类型化限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4(9):107-107.
-
6宋伟.贪污罪与诈骗罪辨析[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5(3):139-141. 被引量:1
-
7史克.试论酌定量刑情节[J].法律适用,1995(4):28-30. 被引量:3
-
8孙学玉.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评价和现实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00(4):13-17. 被引量:5
-
9石仲泉.为何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北京支部生活,2008(1):16-18. 被引量:2
-
10李瑞瑞.论毛泽东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贡献[J].青春岁月,2013(19):371-3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