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2-54,共3页
China Youth Study
同被引文献135
-
1郭世平.和谐、秩序与自组织——从传统形而上学的哲学和谐观到现代自组织科学的和谐理论[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3(1):5-9. 被引量:13
-
2王文.Web 2.0时代的社交媒体与世界政治[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28(6):61-72. 被引量:37
-
3晚清长江上游地区公共领域的发展[J].历史研究,1996(1):5-16. 被引量:66
-
4J.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问题的答问[J].社会学研究,1999(3):37-38. 被引量:210
-
5陈立辉.互联网与社会组织模式重塑:一场正在进行的深刻社会变迁[J].社会学研究,1998(6):13-30. 被引量:39
-
6孙立平,王汉生,王思斌,林彬,杨善华.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J].中国社会科学,1994(2):47-62. 被引量:859
-
7曹卫东.走进公共领域[J].读书,1999,0(2):86-92. 被引量:4
-
8汪晖.公共领域[J].读书,1995,0(6):131-134. 被引量:22
-
9唐兴霖,吴志军,聂勇浩.国家与社会之间——论社会中介组织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2,4(2):16-21. 被引量:30
-
10颜纯钧.大众传媒与公众身份的建构[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4(5):23-28.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17
-
1陈远,倪超群,邹晶.网络社区信息传播的相关理论述评[J].图书情报知识,2008,25(2):70-75. 被引量:26
-
2王海明,韩瑞霞.国内BBS研究现状述评[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4):25-29. 被引量:13
-
3齐立强.新媒体条件下公共领域在中国的前景[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3):24-27. 被引量:7
-
4任培花.J2EE架构与MVC模式下企业内部BB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0,38(12):181-183. 被引量:2
-
5余建清,连水兴.我国当前传媒与公共领域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J].理论与现代化,2007(5):74-78.
-
6余建清,强月新.我国当前传媒与公共领域问题研究现状与反思[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6):73-78. 被引量:8
-
7邓玮.公共领域的虚拟转型及其困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29(9):47-52. 被引量:3
-
8余建清,连水兴.我国当前传媒与公共领域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7,14(4):5-7.
-
9郑萍.中国传媒公共领域探究——基于学界的争论[J].中国行政管理,2010(1):59-63. 被引量:6
-
10胡全柱,葛蓓蓓.社会管理视角下的公共领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9(5):41-48.
二级引证文献87
-
1胡耀飞.从QQ到微信:个人视角下的中古史网络研学(2005—2020)[J].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1(1):119-131.
-
2高小平.公共领域的“转换态”性状及治理[J].中国应急管理科学,2022(6):52-65. 被引量:3
-
3徐敬宏,黄惠,游鑫洋.微博作为性别议题公共领域的理想与现实——基于“男性气质”微博话题的计算机辅助内容分析[J].国际新闻界,2021,43(5):106-124. 被引量:11
-
4李子薇.论大众传媒如何参与“生活政治”的建构[J].东南传播,2008(8):36-37.
-
5王高宣.中小学阳光体育网络社区的构建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35(S1):194-195.
-
6唐兴霖,吴志军,聂勇浩.国家与社会之间——论社会中介组织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2,4(2):16-21. 被引量:30
-
7曹卫东.哈贝马斯在汉语世界的历史效果——以《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为例[J].现代哲学,2005(1):51-58. 被引量:25
-
8钟瑛,刘海贵.论网络BBS的议题特征及议题建构[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11(4):47-52. 被引量:8
-
9丁炜,郝晓弘.控制网络发展与展望[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2):18-21. 被引量:2
-
10刘琼.网络:一个公共话语的狂欢世界?[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52-54. 被引量:13
-
1潘修华,焦传明.中国公共领域“存在”问题探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41-43. 被引量:3
-
2刘少杰.发展的社会意识前提——社会共识初探[J].天津社会科学,1991(6):9-14. 被引量:5
-
3张爱淑,孙其昂.知识经济与人文关怀——兼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点[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3):13-17. 被引量:2
-
4张立洁.3万6,钱到位往上拉……[J].三月风,2010(3):8-9.
-
5黄伟.公共机构行政秘书的功能定位[J].秘书,2003(7):14-15.
-
6彭琳.关于构建中国公共领域的可能性探究——以民国时期《大公报》为例[J].现代交际,2016(16):31-32. 被引量:1
-
7刘继荣.从西方债务危机中的群众运动看中国公共领域的建构[J].学术论坛,2013,36(6):57-61. 被引量:1
-
8C.弗尔塔多,余幼宁.从跨学科观点看发展[J].国外社会科学,1980(2):43-44.
-
9江天骥.康德的认识论[J].江汉论坛,1962(4):8-14.
-
10张宝生.当前公共领域研究问题综述[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6,0(15):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