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解构与重建——五四文学话语模式的生成及其嬗变
被引量:
2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对中国五四文学话语模式的生成及其嬗变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晚清的中心话语是文言话语,文言话语是一种权力话语,它表征了知识者与民众都缺乏自我认识。到了“五四”,文言话语模式被突破,取而代之的是开放的、自我出场的白话话语模式。作者还认为,到了30年代,白话话语被推向边缘。
作者
文贵良
机构地区
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6-55,共20页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关键词
白话话语
大众语
知识者
话语模式
话语方式
大众话语
解构与重建
五四文学
文言
话语主体
分类号
I045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14
引证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78
同被引文献
214
1
欧阳文风.
一种准现代感悟诗学——论李健吾的印象主义批评[J]
.文学评论,2008(3):164-168.
被引量:5
2
苏美妮,颜琳.
论“五四”新文学作家的身份确认[J]
.文学评论,2008(3):122-127.
被引量:2
3
王攸欣.
1998-1999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述评[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1):271-298.
被引量:4
4
王攸欣.
论王国维境界说与中国传统意境论[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38(1):128-132.
被引量:13
5
宋剑华.
基督精神与曹禺戏剧的原罪意识[J]
.文学评论,2000(3):123-133.
被引量:14
6
毕飞宇,汪政.
语言的宿命[J]
.南方文坛,2002(4):26-33.
被引量:88
7
吴正锋.
论沈从文与西方现代哲学的关系[J]
.民族文学研究,2012,30(1):42-48.
被引量:1
8
宋剑华.
二十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运动之反省[J]
.文学评论,1999(5):73-84.
被引量:13
9
谭桂林.
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漂泊母题[J]
.中国社会科学,1998(2):161-174.
被引量:31
10
孙文宪.
试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语言意识[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37(3):33-39.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3
1
曹晓华.
跨越“文学”与“语言”的边界——读文贵良《以语言为核——中国新文学的本位研究》[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1(3):316-324.
2
徐时仪.
略论现代汉语的渊源和形成[J]
.南开语言学刊,2008(1):128-139.
被引量:8
3
李永东.
潘雨桐的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J]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6):74-76.
4
高玉.
语言的三个维度与文学语言学研究的三种路向[J]
.江苏社会科学,2006(3):204-210.
被引量:6
5
徐时仪.
略论汉语文白的转型[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2):62-73.
被引量:26
6
张弦.
语言的断裂和缝合——《桥》与《边城》话语分析[J]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1):41-43.
7
田莺.
《新青年》媒介文本分析研究现状与改进[J]
.新闻世界,2009(12):107-108.
8
李建梅.
文化资本与晚清至五四域外文学书写语符的变迁[J]
.求索,2010(3):181-183.
被引量:1
9
吴正锋.
湖南现代文学研究三十年[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2):55-62.
10
郭睿.
国语(文)教科书选录外国翻译作品的原因考察——教科书编辑者“精英”身份认同的角度[J]
.中国文化研究,2013(2):186-192.
二级引证文献
78
1
朱敏霞.
现代汉语正式语体形成过程的计量研究[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2(2):157-172.
2
徐时仪.
论文白转型与雅俗合璧[J]
.中国训诂学报,2021(1):39-55.
3
王平.
《新尔雅》:近代白话文“科学化”的起点[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1):153-163.
4
马永草.
试论晚清白话翻译与现代汉语的关系——以“N的V”为例[J]
.励耘语言学刊,2023(1):273-288.
5
柯永红,张凯欣.
民国墓志语言文字特点考察[J]
.励耘语言学刊,2020(1):128-138.
6
张立庆.
2020年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述评[J]
.话语研究论丛,2021(1):128-142.
7
黄勤锦.
学校德育:从独白到对话[J]
.中国成人教育,2007(10):10-11.
被引量:1
8
李毅弘.
互动与对话:研究生德育中的师生关系[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2):24-27.
被引量:6
9
梁造禄,陈珺.
探究语言学与文学的互动关系[J]
.芒种,2012(24):28-29.
10
赵志君.
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对话”方法有效性条件分析[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5(S2):4-5.
被引量:1
1
姜苓.
救赎的解构与重建:解析《兔子,跑吧》中的两位女性人物[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3).
2
陈峰蓉.
谈莫言小说的情爱书写方式[J]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1(4):81-82.
被引量:1
3
任葆华.
陈望道缘何批评沈从文[J]
.兰台世界(上旬),2014(1):78-79.
4
曾诣,曹顺庆.
文言话语霸权遮蔽下的中国古代白话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反思[J]
.江汉论坛,2015(1):80-85.
被引量:2
5
邓传霞.
爱情的解构与重建──两个“庐山恋”文本的比较[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1999,0(2):15-17.
6
徐迅雷.
说英雄却多是蛮雄[J]
.观察与思考,2008(3):119-119.
7
王传满.
女性历史的解构与重建——论中国现代女作家的女权探索[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20(1):72-74.
被引量:1
8
赵敬立.
解构与重建——论《故事新编》的文化意味[J]
.鲁迅世界,2000(4):17-21.
9
陈灵强.
颠覆与重建——五四新诗话语模式的形成及特征[J]
.台州学院学报,2003,25(5):26-28.
10
王传满.
女性历史的解构与重建——中国现代女作家的女权探索兼论丁玲的特殊贡献[J]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3(1):14-18.
中国社会科学
199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