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6期18-20,共3页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2
-
1吴小英.社会学危机的涵义[J].社会学研究,1999(1):52-58. 被引量:41
-
2(美)贝尔(Danielbell)著,范岱年等.当代西方社会科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
共引文献40
-
1陈成文,陈立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转向:从实证传统到另类范式[J].社科纵横,2007,22(12):116-118. 被引量:7
-
2文军.论社会学理论范式的危机及其整合[J].天津社会科学,2004(6):51-55. 被引量:8
-
3张艳梅.浅析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价值无涉”原则[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40-42. 被引量:3
-
4贺新华,李莉红.借鉴与超越:我国学术界近十三年来关于社会科学方法论中价值中立问题的研究综述[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3(2):17-21. 被引量:7
-
5吴勇.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创新动力分析[J].广东经济,2006(12):27-30.
-
6肖瑛,曾炜.中国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挑战、危机和超越的寻求[J].社会,2007,27(2):1-25. 被引量:8
-
7胡永红,周登嵩.元体育学引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3):20-23. 被引量:3
-
8刘成斌,卢福营.研究技术、研究方式与研究方法——兼论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若干误解[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7(2):38-43. 被引量:3
-
9王庆明.社会学的社会学:从反思性到自主性[J].晋阳学刊,2008(4):47-54. 被引量:5
-
10胡全柱.困境与转向:社会学理论的当代考察[J].人文杂志,2008(5):166-173.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52
-
1杨奎松,谢维扬,赵世瑜,蔡,葛剑雄,马戎,李伯重,李强,苏力,罗志田,张乐天.遵守学术规范推进学术对话——关于“学术对话与学术规范”的笔谈[J].中国社会科学,1999(4):49-71. 被引量:34
-
2谢遐龄.社会学笔谈注重理论研究[J].社会学研究,1999(2):121-122. 被引量:3
-
3风笑天.社会学者的方法意识和方法素养[J].社会学研究,1999(2):123-124. 被引量:18
-
4李剑鸣.世界史研究的规范化问题刍议[J].世界历史,1999(2):71-77. 被引量:8
-
5齐世荣.漫谈学风问题和学术批评问题[J].世界历史,1999(1):95-100. 被引量:3
-
6郑杭生.中国社会学百年轨迹[J].东南学术,1999(5):87-96. 被引量:32
-
7章开沅.学风应成为世风的先导——致曾业英同志[J].近代史研究,1999(1):10-11. 被引量:7
-
8茅家琦.学风十戒──寄语青年学者[J].江苏社会科学,1999(6):1-2. 被引量:3
-
9夏东元.学风与史学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1999(6):3-4. 被引量:1
-
10梁白泉.也谈“学术研究规范”[J].江苏社会科学,1999(6):5-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44
-
1李佳.中国研究生学术规范问题的理论探讨[J].郑州师范教育,2020,0(1):12-15.
-
2王和平.学术规范建设二十年:综观与反思[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2):175-180. 被引量:10
-
3田成有,李斌.学术行为的规范化:反思与重构[J].学术探索,2005(2):4-7. 被引量:3
-
4李斌,董学颖,周红波.对当前学术规范问题的讨论与反思[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3):9-12. 被引量:6
-
5王兵,杨春胜.学术规范讨论的集大成者——《学术规范读本》述评[J].云梦学刊,2005,26(3):142-142.
-
6何建良.学术规范与研究生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6(7):22-24. 被引量:20
-
7代迅.跨学科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创新之路[J].江西社会科学,2007,27(1):13-18. 被引量:5
-
8郭颖.教育学的学术规范建设:现状与展望[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2(4):9-14. 被引量:2
-
9魏琴,蒋德璋.近年来我国社会科学学术失范的表现和原因分析[J].甘肃高师学报,2007,12(1):128-132. 被引量:4
-
10张意忠.学术规范与美国经验[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9(5):23-27. 被引量:5
-
1刘祖云.试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J].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4(3):19-24. 被引量:2
-
2林芝.社会学学科地位和特点探析[J].考试周刊,2013(97):157-157.
-
3宋丹.社会学学科的社会学再思考[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31(1):15-19. 被引量:1
-
4黄大建.进取创新 打造特色——江西财经大学社会学学科专业建设回眸[J].社会工作,2007(6):65-65.
-
5李薇薇.1万多学子:中国社会学蓬勃发展[J].世界教育信息,2004,17(7):78-78.
-
6薛原.生物课堂设问方法探究[J].河南教育(基教版)(上),2009(7):97-97.
-
7査雪珍.基于交往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提升路径探索[J].大学教育,2013(24):132-133.
-
8操时良.“三省吾身”——解决力学问题的思维范式[J].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2013,31(10):22-24.
-
9陶培之.从意识形态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功能定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4(1):53-56. 被引量:6
-
10李凤新.关于加快体育社会学学科教学与研究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15(5):114-116.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