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社联的作用 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在上海社联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被引量:5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3期3-5,共3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25
-
1许金题,王晓明,姚东方,董玉新.论面向21世纪社会科学的改革与发展[J].东岳论丛,1999,20(2):62-67. 被引量:4
-
2彭坤明.知识经济学论纲——知识经济呼唤着经济学的创新[J].求索,1998(5):15-21. 被引量:17
-
3郭玲玲,馨郁.山东文化源流论[J].山东社会科学,1997(3):56-59. 被引量:3
-
4吴官正、张全景等领导同志和著名学者季羡林、刘大年先生为山东社会科学创刊十周年题词[J].山东社会科学,1997(5):3-9. 被引量:2
-
5朱丽兰.高度重视发展知识经济[J].求是,1998(14):10-15. 被引量:42
-
6纪宝成.“三个代表”是衡量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性质、方向和水平的根本尺度[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3):4-6. 被引量:2
-
7江泽民.人才问题关系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J].党建文汇(下半月),2001(9):4-4. 被引量:1
-
8王炽.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戴河亲切会见部分国防科技和社会科学专家并与他们座谈[N].光明日报,2001-08-08.
-
9[18]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1992-10-21.
-
10[7]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1997-09-22(1).
二级引证文献17
-
1涂静,李昆.新媒体视野下安徽省公办本科院校社科普及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1(5):33-36.
-
2李祖平.大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J].实事求是,2005(2):34-36. 被引量:3
-
3李祖平.论大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J].北方经贸,2005(4):18-20.
-
4尹玉吉.设立我国的社科学部委员制是科学之举——与张箭教授《现阶段大陆社会科学界不宜设院士》商榷[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5):79-81. 被引量:1
-
5尹玉吉.论中国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制度——兼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箭教授商榷[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6):32-40.
-
6罗国蕊.社科普及问题及对策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25(6):67-72. 被引量:7
-
7朱华光.浅析社会科学普及工作长效机制的构建[J].前沿,2013(13):105-106. 被引量:2
-
8周良发.社科普及研究中需正视的几个问题[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2(3):74-77.
-
9周良发,韩剑尘.社科普及进程中“大数据”的应用价值探析[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3):62-66. 被引量:2
-
10陆可,洪绍明,方晗琦.基于大数据的建模方法与理论在社科普及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8,28(1):97-101. 被引量:4
-
1牛佑先.努力加强社会科学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1997(5):18-18.
-
2孙宝存.河北省社会科学的回顾与展望——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J].社会科学论坛,1998(Z1):2-1.
-
3王东向.哲学社会科学必须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J].实事求是,1996(S1):77-79.
-
4王新和.“哲学社会科学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使命座谈会”综述[J].新疆社科论坛,1996(4):68-69.
-
5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J].理论月刊,1997(1):1-1.
-
6江泽民.充分发挥社联的作用 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在上海社联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一九八八年十月二十四日)[J].理论界,1998(3):4-6.
-
7江泽民.充分发挥社联的作用 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在上海社联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J].浙江社会科学,1998(3):4-6.
-
8江泽民.充分发挥社联的作用 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在上海社联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J].理论与现代化,1998(5):4-5.
-
9江泽民.充分发挥社联的作用 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在上海市社联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J].理论月刊,1998(6):49-1.
-
10江泽民.充分发挥社联的作用 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在上海社联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摘要)(一九八八年十月二十四日)[J].江南论坛,1998(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