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传统调解制度及其创造性转化—— 一种法文化学分析
被引量:
4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作为古代中国解决纠纷的主要机制,调解制度生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合文化之下,并且建立在由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宗法家庭制度、儒家思想意识形态所构成的复杂的社会基础之上,既有消极落后的一面,又有促进人际和谐、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一面。在法制现代化进程中,要发挥这种解纷机制的积极作用。
作者
刘敏
机构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法律系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7-62,共6页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关键词
调解制度
创造性转化
法制现代化
当事人
和合文化
法文化
解决纠纷
现代市场经济
宗法家族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分类号
D915.14-05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16
同被引文献
487
引证文献
42
二级引证文献
240
参考文献
5
1
汤维建.
市场经济与民事诉讼法学的展望(下)[J]
.政法论坛,1997,15(2):84-91.
被引量:21
2
张晋藩.
中国古代民事诉讼制度通论[J]
.法制与社会发展,1996,2(3):54-61.
被引量:42
3
胡旭晟.
无讼:“法”的失落——兼与西方比较[J]
.比较法研究,1991,5(1):21-35.
被引量:25
4
严立贤.
“现代化理论”述评[J]
.社会学研究,1988(2):72-82.
被引量:15
5
季卫东.
中国法文化的蜕变与内在矛盾[J]
.比较法研究,1987,1(4):1-12.
被引量:19
共引文献
116
1
颜勇,季长龙.
法制现代化途径选择与反思[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17-20.
2
丁国峰,魏春明.
试论中国古代调处制度[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4):74-78.
被引量:1
3
李显冬,姜涛.
传统“无讼”观与移植法律在当代中国的碰撞与融合[J]
.学习与探索,2006(4):116-119.
被引量:5
4
王彬,褚晓琳.
乡土社会秩序形态与调解变迁[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6(4):7-12.
被引量:4
5
杨福梅.
构建我国民事审前程序之浅见[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10):29-30.
6
车雪莲.
日本幼儿教师资质提高之举措对我国的启示[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1):186-187.
被引量:5
7
文秀峰,杨丽莲.
论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之重构[J]
.人民检察,2002(4):24-27.
被引量:2
8
周公法.
论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构建——非正式制度安排向正式制度安排的变迁[J]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09,25(1):86-90.
被引量:5
9
徐光华.
刑事和解的刑法文化考察[J]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2(2):156-168.
10
黄晓敏.
无讼价值取向的再认识及反思[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S1):126-12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87
1
王聪.
作为诉源治理机制的行政调解:价值重塑与路径优化[J]
.行政法学研究,2021(5):55-66.
被引量:27
2
武敏.
中国法的传统与现代化[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60-61.
被引量:3
3
林喜芬.
社会矛盾调处与“大调解”解纷模式的完善——基于社会主义新时期的语境思考[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0(2):43-50.
被引量:3
4
杨柳.
模糊的法律产品——对两起基层法院调解案件的考察[J]
.北大法律评论,1999(1):208-225.
被引量:28
5
晚清长江上游地区公共领域的发展[J]
.历史研究,1996(1):5-16.
被引量:66
6
李锡厚.
宋代私有田宅的亲邻权利[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9(1):47-55.
被引量:13
7
昝淑珍.
道德法律化初探[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6(2):23-26.
被引量:1
8
郭胜强.
河南大学对殷墟科学发掘的贡献[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9(1):4-10.
被引量:1
9
蔡富莲.
凉山彝族习惯法对伤害五官的处罚及其特点[J]
.民族艺术,1999(1):187-191.
被引量:6
10
桂胜.
韩非社会思想管窥[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53(5):106-109.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42
1
丁国峰,魏春明.
试论中国古代调处制度[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4):74-78.
被引量:1
2
王彬,褚晓琳.
乡土社会秩序形态与调解变迁[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6(4):7-12.
被引量:4
3
吴丹红.
传统诉讼文化新解——回归传统语境的一种思路[J]
.西部法学评论,2009(1):24-29.
被引量:5
4
张洪波.
论警察行政调解[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1,16(3):146-152.
被引量:5
5
赵春兰.
和谐社会背景下民事调解制度的构筑[J]
.学术交流,2005(8):68-71.
被引量:4
6
耿俊霞.
浅谈法院调解制度[J]
.法制与社会,2008(27):150-151.
被引量:1
7
芦洁.
中国传统调解制度简析——古代社会实现和谐的方式之一[J]
.法制与社会,2008(30):3-4.
被引量:2
8
胡建刚,张先福.
正确认识公安机关治安调解的作用和意义[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5,17(6):110-113.
被引量:19
9
於恒强,刘艳芳.
我国现代人民调解制度的建构基础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6):85-89.
被引量:1
10
刘艳芳.
我国古代调解制度解析[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2):76-83.
被引量:18
二级引证文献
240
1
王伟.
试论家事裁判文书说理情理法统一的理论基础——兼论家事纠纷的概念与法律特征[J]
.四川大学法律评论,2020(1):55-78.
被引量:1
2
泮伟江.
论现代法律系统运作的二值代码性[J]
.环球法律评论,2023,45(4):56-72.
3
杨晔.
中国基层纠纷调解的制度变迁与模式转变[J]
.民间法,2022(2):348-366.
4
向浩源.
人民调解的范式更新与视角转换——以民间借贷纠纷调解要素表的规范设计为解析主轴[J]
.民间法,2021(3):370-394.
5
李琳.
自贸区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律师调解制度[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9,0(4):82-87.
被引量:1
6
窦营山,沈晓敏.
同伴调解教育:理念、意义与途径[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20(5):59-68.
被引量:2
7
于雪.
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网格化管理:制度基础、技术路径与底层逻辑[J]
.法律和政治科学,2022(2):212-246.
8
赵彦昌,刘依梦.
清至民国时期司法档案内容研究述评[J]
.中国档案研究,2019(1):48-72.
9
陈周旺,申剑敏.
当代中国政治学重大命题的知识表达[J]
.复旦政治学评论,2020(1):39-66.
10
单改改.
浅谈中国古代的调解制度——立足于'无讼'观角度[J]
.楚天法治,2018(12):180-180.
1
王倩.
试析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J]
.河北法学,1996,14(2):24-27.
2
梁伟.
重塑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几点构想[J]
.法制与社会,2007(1):417-417.
3
武树臣.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历史遗产[J]
.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3):47-56.
被引量:9
4
李杰.
古代宗法家族情与法的冲突与统一——以《唐律疏议》为范本考量[J]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0,0(7):106-107.
被引量:2
5
廖永安.
我国调解制度的未来走向[J]
.中国审判,2015,0(8):28-29.
6
李晓琴.
我国传统调解制度价值之探讨[J]
.山东电大学报,2005(4):32-34.
被引量:3
7
占锦.
中国传统调解制度的运行机制及其特点[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18(4):38-41.
被引量:1
8
赵阑.
作为“地方性知识”的中国传统调解制度探析[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8(4):83-85.
被引量:1
9
张勇,张生.
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经济法制[J]
.法学天地,1997(5):1-4.
10
冯斌.
传统调解制度面临的挑战[J]
.经营管理者,2010(1X):182-182.
社会科学研究
199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