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66-71,共6页
共引文献11
-
1周执前.国家与社会:晚清城市管理体制变迁路径分析——以长沙、上海、北京为例[J].都市文化研究,2019,0(1):16-25.
-
2战海霞.浅析黄遵宪的地方自治理论[J].黑龙江史志,2015(8):52-53.
-
3黄鸿山.“拯救灵魂”的努力:晚清洗心局、迁善局的出现与演变[J].史林,2009(4):54-63. 被引量:5
-
4许顺富.湖南绅士与清末地方自治[J].文史博览(理论),2011(1):4-8. 被引量:2
-
5邹俊杰.中国近代建警之辨[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4,27(12):138-142. 被引量:1
-
6刘雪怡.现代制度的东方传播模式——以清末四川现代医疗卫生体制的引进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6(9):223-227.
-
7杨苗.《湘报》与湖南保卫局的创办和发展[J].青年记者,2016(24):111-112.
-
8曾潍嘉.中国近代城市警政区划研究[J].安徽史学,2021(1):66-73. 被引量:1
-
9王继红,李禹泽.从边界到归属:清末本土话语中“警察权”的形成及其影响[J].公安学研究,2023,6(3):96-122.
-
10段锐.中国近代警政史研究综述[J].民国研究,2013(1):201-218.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514
-
1陈长河.黄兴与民初国民捐[J].文史精华,2000(1):50-53. 被引量:4
-
2赵世瑜,邓庆平.鲁班会:清至民国初年北京的祭祀组织与行业组织[J].清史研究,2001(1):1-12. 被引量:12
-
3吴滔.宗族与义仓:清代宜兴荆溪社区赈济实态[J].清史研究,2001(2):56-71. 被引量:16
-
4彭华民.论需要为本的中国社会福利转型的目标定位[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52-60. 被引量:77
-
5赵世瑜.明清时期华北庙会研究[J].历史研究,1992(5):118-130. 被引量:43
-
6陈宝良.明代的社与会[J].历史研究,1991(5):140-155. 被引量:20
-
7张研.清代市镇管理初探[J].清史研究,1999(1):39-52. 被引量:10
-
8杨剑利.晚清社会灾荒救治功能的演变──以“丁戊奇荒”的两种赈济方式为例[J].清史研究,2000(4):59-64. 被引量:27
-
9王卫平.清代江南地区的育婴事业圈[J].清史研究,2000(1):75-85. 被引量:26
-
10华林甫.清代以来三峡地区水旱灾害的初步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1999(1). 被引量:7
引证文献29
-
1王卫平.论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近代转型[J].江苏社会科学,2005(1):212-217. 被引量:35
-
2曾京京.唐锡晋与晚清义赈[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72-80. 被引量:6
-
3罗桂林.传统延续与制度创新——近代福州的社会救济事业研究[J].社会科学,2006(5):73-82. 被引量:1
-
4周秋光,徐美辉.晚清时期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的兴起[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4):133-138. 被引量:11
-
5刘佳炜.从晚清民间慈善活动看市民社会的发育[J].学会,2006(8):30-33. 被引量:1
-
6王卫平,黄鸿山.中国传统慈善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3):98-103. 被引量:11
-
7吴爱惠.1980年以来中国近代乡村救济史研究综述[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6):789-793.
-
8孙善根.民初江南传统善堂的转型:宁波云华堂研究[J].中国农史,2007,26(1):111-119.
-
9郑传龙,姜新.维新时期江苏实业家慈善公益事业述评[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1):71-77. 被引量:2
-
10史五一.明清会社研究综述[J].安徽史学,2008(2):30-36.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145
-
1郭常英,贾萌萌.民国时期青年会募捐义演考析[J].人文论丛,2020(1):297-311. 被引量:1
-
2毛晓阳.一部优秀的社会史研究专著——杨品优《科举会社、州县官绅与区域社会——清代民国江西宾兴会的社会史研究》读后[J].清史论丛,2019(2):285-296.
-
3王晗.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界对中国基督教青年会的研究[J].基督宗教研究,2019(2):410-423.
-
4纪浩鹏.清末民政部与社会救济[J].近代中国,2022(2):295-315.
-
5关信平.社会公益事业与政府社会政策的相互促进与衔接[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7):171-179. 被引量:1
-
6杜德峰.信任体系与慈善权威的建构机制——以《近代中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研究》为中心[J].中国社会组织研究,2024,27(1):266-283.
-
7姜翰.从明刑到隐刑:收所习艺与清季旧律刑罚改革[J].当代法学,2023,37(4):152-160. 被引量:2
-
8罗琤.改革开放后的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公益事业与和谐社会——纪念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成立100周年[J].金陵神学志,2008,0(2):82-95.
-
9卫凯.关于中学历史灾荒史教学的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13,0(1):34-36.
-
10杜高飞.传统善堂善会在清末的社会影响力[J].黑龙江史志,2014(7):32-33.
-
1聂作平.曹汝霖算不算“卖国贼”?[J].各界,2014(4):39-43.
-
2周望高.黄遵宪和湖南保卫局[J].嘉应学院学报,2006,24(2):11-13.
-
3罗彩云,陈丽华.论经元善慈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7(3):64-67. 被引量:3
-
4吴钩.绅商经元善蒙难记[J].传奇故事(百家讲坛)(红版),2011(4):50-54.
-
5曹林.朱成山馆长荣获2010年度阎宝航慈善公益大奖[J].日本侵华史研究,2010(4):102-102.
-
6屈小伟.浅析经元善的慈善思想与实践[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25(4):10-14.
-
7王宏伟.中国最早的近代警察机构——湖南保卫局[J].职业时空,2007,3(05S):77-78. 被引量:1
-
8夏明方.清季“丁戊奇荒”的赈济及善后问题初探[J].近代史研究,1993(2):21-36. 被引量:48
-
9陈珺.传教士与经正女学[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1):49-51. 被引量:1
-
10朱吉杰.经元善1880年赈直述略[J].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70-272.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