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历史与文化的痛苦——论《白鹿原》的文化意识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历史与文化的痛苦——论《白鹿原》的文化意识·赫牧寰·以儒学观念为主导,以封建宗法制为主体的中国农业文明的历史,终于在世纪性的现代文明潮流的冲击下,走向了最后终结。历史虽然已经落幕,但对历史的思考却刚刚开始。《白鹿原》以文学的方式,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历史...
作者
赫牧寰
机构地区
克山师范专科学校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1998年第1期84-86,共3页
Seeking Truth
关键词
《白鹿原》
历史与文化
白嘉轩
文化秩序
封建宗法制
农业文明
传统文化
儒学观
儒学文化
文化力量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7
1
陈涌.
关于陈忠实的创作[J]
.文学评论,1998(3):5-21.
被引量:32
2
张国俊.
中国文化之二难(下)──《白鹿原》与关中文化[J]
.小说评论,1998(6):22-34.
被引量:5
3
李继凯.
20世纪秦地小说的文化主题[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6(3):123-128.
被引量:3
4
叶朗.
儒家美学对当代的启示[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2(1):50-56.
被引量:28
5
何西来.
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评《〈白鹿原〉评论集》[J]
.小说评论,2000(5):37-44.
被引量:26
6
李雪莲.
《白鹿原》三种力量的交织命运曲[J]
.四川戏剧,2006(2):94-96.
被引量:1
7
钟再强.
人性的救赎——霍桑《红字》的重要主题[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2):70-73.
被引量:12
8
金衡山.
《红字》的文化和政治批评——兼谈文化批评的模式[J]
.外国文学评论,2006(2):116-125.
被引量:25
9
[3]徐远学.儒学与东方文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10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白鹿原》评论集[M].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引证文献
4
1
徐敏.
在“革命”中寻找精神的家园——对《白鹿原》中黑娃形象的文化解读[J]
.小说评论,2007(S1):138-141.
被引量:1
2
朱幸纯.
救赎如何可能——试比较《红字》与《白鹿原》[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9):9-12.
3
李爱华.
《白鹿原》中的人物命运与历史反思[J]
.文教资料,2013(19):6-7.
4
李秋梅,杜敏,宋丽华.
《白鹿原》中白嘉轩形象对儒家文化的阐释[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27(2):225-228.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7
1
谢燕.
《白鹿原》的文化生存圈与冲突剖析[J]
.长城,2009(8):35-36.
2
莫莎.
浅论《白鹿原》中白嘉轩的形象[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1):7-9.
被引量:2
3
葛敏.
试论忠实践行儒家文化的白嘉轩形象[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6(2):72-74.
被引量:1
4
洪雁,高日晖.
论白嘉轩形象的农民本性[J]
.学术交流,2008(9):167-169.
被引量:4
5
李爱华.
《白鹿原》中的人物命运与历史反思[J]
.文教资料,2013(19):6-7.
6
唐晓婷.
从《白鹿原》看传统的乡村机制[J]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2):68-73.
7
周瑜雯.
白鹿原——儒家文化下“仁义村”的不仁义[J]
.中国文艺家,2018,0(5):123-123.
1
张丽.
深切的同情 深刻的思索——浅谈论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5):37-38.
2
汪雨晴.
戴上镣铐,怎能起舞?——试论《果园城记》中女性的命运悲剧[J]
.文学界(理论版),2012(6):21-22.
3
郑丽娜.
封建宗法制大家族的崩溃──谈巴金的《家》与岛崎藤村的《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1(2):57-60.
4
颜廷军.
从“三言”看冯梦龙的儒学观[J]
.社会科学家,2004,19(1):123-126.
被引量:1
5
刘楠霞.
论李商隐诗中的文化意蕴[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2(3):144-144.
6
韩希明.
《阅微草堂笔记》中艺术形象的文化底蕴[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2(3):92-94.
7
侯凤霞.
看陶渊明的儒学观[J]
.教育艺术,2008(1):32-33.
8
马旭.
浅论齐己诗歌理论[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09(11):49-49.
9
贺伟.
听听老别墅讲的故事[J]
.中国政协,2014(16):68-69.
10
刘汝举.
郭沫若与雪莱诗歌的翻译[J]
.兰台世界(上旬),2012(11):18-19.
被引量:1
求是学刊
199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