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怎样理解钱钟书先生的“通感”说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九六二年《文学评论》(第一期)发表的钱钟书先生的《通感》一文,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近些年来,研究通感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对通感的看法仍然存在着不少分歧。笔者想先摆一摆目前学术界对通感所持的不同观点,然后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作者
舒苑
出处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85年第2期30-36,共7页
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关键词
理解钱钟书
修辞现象
心理活动
通感手法
深入探讨
修辞方式
描写手法
修辞格
客观事物
触觉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25
1
汪少华.
移觉的认知性阐释[J]
.修辞学习,2001(4):18-19.
被引量:15
2
冯杏实.
谈“通感”[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6(1):88-97.
被引量:2
3
金开诚.
艺术通感的心理内容[J]
.社会科学,1980(6):129-135.
被引量:9
4
錢锺书.
通感[J]
.文学评论,1962(1):13-17.
被引量:115
5
褚孝泉.
通感考[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9(4):87-91.
被引量:31
6
郑延国.
英语回声词脞议[J]
.外国语,1990,13(2):35-37.
被引量:2
7
蒋孔阳.
美感的心理功能[J]
.学术月刊,1989,21(6):43-53.
被引量:4
8
袁晖.
对于“通感”辞格的再认识[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2):27-32.
被引量:4
9
仇小屏.
论譬喻中的知觉与心觉——以魏晋南北朝诗歌与新诗为考察对象[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106-109.
被引量:3
10
刘宇红.
从通感现象看自然语言音、形、义的产生[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6):146-149.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5
1
高志明.
联觉—移觉—通感:学科归属与通感的构成维度[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3,34(1):68-75.
被引量:7
2
傅晓玲.
关于听觉叙事的一个理论建构[J]
.学术论坛,2014,37(9):104-109.
被引量:14
3
贾颖异.
浅析钱钟书的《通感》[J]
.北方文学(中),2016,0(5):129-129.
4
张荆芳.
从通感到共情:视觉主导范式下的“触感阅读”[J]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22(1):134-144.
被引量:6
5
刘尚.
浅谈通感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3,57(4):120-121.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0
1
董迎春.
诗体通感与通感修辞——诗歌符号学之视角[J]
.当代作家评论,2016(2):39-46.
被引量:6
2
隋欣.
新媒介环境听觉文化复兴的可能[J]
.当代传播,2016(4):45-47.
被引量:17
3
张凯,林鸿.
通感中感觉挪移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
.包装工程,2018,39(6):20-23.
被引量:15
4
周志高.
《泄密的心》的听觉叙事研究[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8(5):68-74.
被引量:1
5
周志高.
叙事学中的听觉转向与研究范式[J]
.外语教学,2018,39(6):108-113.
被引量:15
6
张晓宇.
平面广告中的声感设计研究[J]
.包装工程,2019,40(6):80-86.
被引量:2
7
张珊珊,彭雪君.
听觉叙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路径探析[J]
.智库时代,2019,0(37):231-232.
被引量:1
8
李志凌.
译文的“失聪”——翻译中意义的倾听与听觉叙事[J]
.东方翻译,2019,0(6):18-24.
9
陈智淦.
论《京华烟云》的声音景观[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8(2):69-76.
10
李英华.
“重听”经典——论《泄密的心》的听觉叙事策略[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0(6):86-88.
1
魏春玲.
古诗文鉴赏中常见的修辞格[J]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0(5):57-57.
2
张克锋.
浅谈“言用不言体”的描写手法[J]
.阅读与写作,2003(6):36-37.
3
何天富.
说服学生点滴谈[J]
.甘肃教育,2007(01X):11-11.
4
毛青兵.
巧借修辞方式 改善课堂教学[J]
.新课程(中学),2010(6):83-83.
5
王晓娟.
阅读教学与审美感知[J]
.语文天地,2016,0(9):70-71.
被引量:1
6
吴向军.
作文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J]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1999,0(6):25-25.
7
李祖贵,吴海宁.
文本教学内容应尽量“单纯”[J]
.中学语文教学,2015(4):71-72.
8
魏亚旭.
把学习还给学生[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16(11):43-43.
9
林玉梨.
描写手法在记叙类文章中的运用[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14(5):30-32.
10
马瑞超.
对偶的心理基础[J]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987,21(1):13-16.
被引量:1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8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