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汉语的造词与构词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造词”和“构词”作为语言学中的两个术语,表示着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含义完全不同的概念。尽管“造”和“构”具有同义关系,,但是“造词”的意义重在“制造”,“构词”的意义重在“结构”,“造词”是指词的创制说的“构词”是指词的结构规律说的,因此,
作者
葛本仪
出处
《文史哲》
1985年第4期30-35,共6页
Literature,History,and Philosophy
关键词
构词法
汉语
同义关系
语言材料
语言学
语言要素
合成词
结合法
语言符号
语言习惯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9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39
1
李海云.
略论《庄子》中的叠音词[J]
.晋中学院学报,2006,23(2):12-16.
被引量:3
2
金志茹,薛顶柱,李宝红.
国内外网络语言规范对比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1):278-281.
被引量:18
3
苑春法,黄昌宁.
基于语素数据库的汉语语素及构词研究[J]
.世界汉语教学,1998,12(2):8-13.
被引量:89
4
严戎庚.
论现代汉语词缀及其与助词的区别[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8(4):81-86.
被引量:16
5
饶勤.
从句法结构看复合词中的一种新的构词方式——连动式构词[J]
.汉语学习,1993(6):15-16.
被引量:18
6
葛信益.
汉语构词的特点和方法[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79(2):30-40.
被引量:1
7
王洪君.
从字和字组看词和短语——也谈汉语中词的划分标准[J]
.中国语文,1994(2):102-112.
被引量:54
8
彭君.
英汉构词法比较[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8):273-274.
被引量:5
9
左林霞.
《左传》杜注复合词的考察[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6(6):49-54.
被引量:1
10
顾阳,沈阳.
汉语合成复合词的构造过程[J]
.中国语文,2001(2):122-133.
被引量:77
引证文献
8
1
占勇.
汉语构词法研究述评[J]
.兰州学刊,2006(9):86-90.
被引量:5
2
赵欢.
汉语比拟造词初探[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0(5):27-29.
3
吴永利.
法语与汉语主要构词法比较[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62-65.
被引量:1
4
薄刚,韩淑红.
论汉语构词法之“N+X”组合[J]
.北方论丛,2016(3):62-66.
5
牟晓明.
现代汉语教材“词缀”问题探讨[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4(4):26-31.
被引量:1
6
潘雨婷.
《庄子》叠音词造词方式研究[J]
.文学教育,2018,0(32):12-15.
7
张楠.
构词法在微信昵称中的运用[J]
.长江丛刊,2018,0(35):134-135.
8
欧伟鹏.
构词法视角下中英网络语言的对比分析[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S02):96-9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占勇.
关于汉语“语素”若干问题的再思考[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3):102-108.
2
黄后男.
从复合词“名+量”结构探讨词法与句法的不一致性[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26-27.
3
占勇,杨爱姣.
基于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三音词研究[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685-690.
被引量:2
4
张项楠.
关于法语词汇的构成进行分析[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3(1):201-201.
5
刘秀梅.
汉语复合词和语素关系研究述评[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30(9):76-80.
被引量:2
6
刘丹丹.
作为称谓的N_1+N_2式定中粘合结构的语义模式[J]
.现代语文,2018(1):76-81.
7
郑慧敏.
新媒体时代网络语言的经济功能研究[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1(10):144-146.
被引量:2
8
李宗侠.
带单音节亲属称谓词的“小老×”“大小×”格式探析[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37(4):18-20.
1
高天如.
试论语言的实践性问题[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23(S1):16-23.
被引量:1
2
刘钊南.
道路类结合法的表示式的推广[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3(6):13-19.
3
黄启良.
新词汇折射人们生活网络化[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2(12):158-159.
4
方文一.
《诗经》中的同义词研究[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2(3):46-54.
被引量:2
5
笪远毅.
切音词和析音词[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4(1):114-119.
被引量:3
6
薄鸣.
詞义和概念[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3,9(2):69-78.
被引量:2
7
吴越.
同义成语的来源与辨析[J]
.天津师院学报,1978(4):69-72.
被引量:2
8
黄佛同.
试论俄语同义词[J]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0,10(4):45-74.
9
张志毅.
确定同义词的几个基本观点[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5(1):62-80.
被引量:16
10
张世禄.
“同义为训”与“同义并行复合词”的产生[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3):1-5.
被引量:12
文史哲
198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