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务体育中再造办学优势──关于直属体育院校建设三结合基地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
出处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9年第1期1-5,共5页
Journal of 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
同被引文献5
-
1张勤.20世纪中国高等学校体育本科专业设置的回顾与展望[J].体育科学,2003,23(2):1-12. 被引量:43
-
2王栾井.有关学科发展理论与实践的三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3(6):12-13. 被引量:16
-
3杨鹏飞,翟廷立,刘安清,王凤妹.论学科建设在体育院校办学中的地位与作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2):4-6. 被引量:6
-
4杨桦,霍红,王广虎,孙淑惠.新时期体育院校改革的重新定位[J].体育科学,2003,23(3):11-17. 被引量:25
-
5刘淦清.融体育、科技、人文教育于一体 集道德、文化、专业素质于一身——关于武汉体育学院办学理念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6):1-5. 被引量:21
二级引证文献9
-
1张凤珍.关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的调查与建议[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7(1):53-55.
-
2莎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8(1):66-68.
-
3刘军,常生.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科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7,28(3):81-84. 被引量:2
-
4鲁长芬.我国体育学科体系研究的必要性及策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2):6-10. 被引量:14
-
5白跃世,朱军.西安体育学院“教学、科研、训练三结合”办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5):609-611. 被引量:3
-
6杨军.浅析新时代背景下的体育教学与训练[J].当代体育科技,2012,2(27):40-42. 被引量:6
-
7彭前.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重点学科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2014(11):16-18.
-
8曹秀玲,沈友青,江莎莎.我国体育院校发展研究综述[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32(1):96-98.
-
9李宏伟,赖敏,王梁.赣南师范院校体育学院“教学、科研、训练”三结合教学模式构建[J].劳动保障世界,2015(5Z):52-54.
-
1王揖涛,张殿祥.关于直属体育院校建设新型三结合基地的思考[J].体育科学,1999,19(4):69-71. 被引量:2
-
2杨桦.国家体委直属体育院校2010年发展战略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30(4):13-18. 被引量:1
-
3孙汉超,谢英,王雷.关于对直属体育院校适应21世纪发展的战略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33(4):1-5. 被引量:11
-
4沈建华,余学锋.对我国直属体育院校办学规模、效益等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7,21(1):70-75. 被引量:3
-
5郭亦农.直属体育院校如何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20(3):6-8. 被引量:1
-
6项立敏.析综合性大学开办体育专业的优势与不足[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4):20-21. 被引量:3
-
7杨世勇,龙望春,熊维志,覃宪勋.体育院校培养高水平举重运动员的探索[J].四川体育科学,2000,19(3):48-51.
-
8王揖涛,张薇.原直属体育院校角色定位问题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1):12-15. 被引量:3
-
9吴建喜,邓世忠,连正茂,李可可,黄厚新.湖北省体教结合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6):92-95. 被引量:5
-
10刘青,黄金,官长春.关于直属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7,23(3):9-14.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