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左传》“也”字研究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也”字是古汉语中“应用范围极广”的一个助词,而且“白话里没有一个语气词恰恰和他相当”①,深入研究“也”字的语法功能,有助于对古汉语助词的语法功能以及古汉语语法特点的进一步认识。但是,对“也”字在句子中的位置、其所表语气附加的对象以及其语法功能等,语...
作者
张文国
机构地区
四川省成都市四川联合大学中文系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2-75,共4页
Research in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关键词
“也”
《左传》
《马氏文通》
介宾结构
语法功能
名词性成分
现代汉语
判断句
信息结构
句首状语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8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1
参考文献
1
1
吕叔湘,王海〓.马氏文通读本[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同被引文献
68
1
刘丹青.
汉语类指成分的语义属性和句法属性[J]
.中国语文,2002(5):411-422.
被引量:246
2
郑贵友.
现代汉语语用价值之考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36(3):101-105.
被引量:3
3
李先华.
论“何……之V”式句[J]
.语言研究,1999,19(1):11-19.
被引量:4
4
张闻玉.
试论何有·何P之有[J]
.古汉语研究,1996(3):30-33.
被引量:7
5
程瑞君.
“何厌之有”解[J]
.古汉语研究,1996(2):70-70.
被引量:3
6
姚振武.
现代汉语的“N的V”与上古汉语的“N之V”(下)[J]
.语文研究,1995(3):26-29.
被引量:13
7
姚振武.
现代汉语的“N的V”与上古汉语的“N之V”(上)[J]
.语文研究,1995(2):2-9.
被引量:31
8
朱德熙.
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
.方言,1983,5(1):16-31.
被引量:500
9
张儒.
“何……之有”解[J]
.语文研究,1994(2):60-61.
被引量:5
10
郭锡良.
先秦语气词新探(一)[J]
.古汉语研究,1988(1):50-55.
被引量:53
引证文献
6
1
陈远秀.
“主之谓”之“之”的韵律属性、功能及语体特征[J]
.韵律语法研究,2020(2):162-184.
被引量:2
2
蘇婧.
從語體語法理論看上古反問型[何X之V]式[J]
.汉语史学报,2022(1):181-207.
被引量:1
3
张小峰.
先秦汉语语气词“也”的语用功能分析[J]
.古汉语研究,2008(1):36-40.
被引量:12
4
陈安平.
《马氏文通》的语值研究[J]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8(1):59-62.
5
张俊,苗兴伟.
先秦判断词“也”的句法功能考释——以《荀子》为语料的个案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8(5):109-116.
6
刘丹青.
先秦汉语的话题标记和主语-话题之别[J]
.古汉语研究,2016(2):2-16.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陈远秀.
“主之谓”之“之”的韵律属性、功能及语体特征[J]
.韵律语法研究,2020(2):162-184.
被引量:2
2
房旭.
近十多年汉语语体语法研究述评[J]
.语言研究集刊,2022(1):104-116.
3
陈鸿瑶,吴长安.
“也”字源流考察的主观化视角[J]
.语文研究,2010(2):31-35.
被引量:5
4
胥譞璇.
浅析《诗经》中的“也”字句[J]
.北方文学(下),2012(3):88-89.
被引量:1
5
张俊,苗兴伟.
先秦判断词“也”的句法功能考释——以《荀子》为语料的个案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8(5):109-116.
6
刘丹青.
先秦汉语的话题标记和主语-话题之别[J]
.古汉语研究,2016(2):2-16.
被引量:7
7
唐孝松.
百字显风流——谈烛之武的说谏艺术[J]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6,0(1):49-49.
8
李洁.
拷贝式话题结构:V了也就V了[J]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6,34(6):1-7.
9
李强.
上古汉语“主之谓”结构的话题性及相关问题[J]
.古汉语研究,2017(2):62-74.
被引量:3
10
张笛.
近十年国内语气词研究综述[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39(9):91-96.
被引量:1
1
赵世举.
古汉语助词“之”概说[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1998,31(1):43-48.
被引量:2
2
林素容.
学生英语作文中句首状语错误及教学对策[J]
.莆田学院学报,2004,11(2):38-41.
3
孙静.
说《庄子》中的“也”字[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0(9):82-84.
4
王森.
《说文解字》含“皃”字释义语研究[J]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7(5):65-69.
5
金鐘讚.
试论“双音节+于”的句子成分[J]
.语言研究,2004,24(3):32-44.
被引量:7
6
吴建香.
“也”字的妙用[J]
.科教文汇,2008(36):249-249.
7
崔永华.
发掘语言事实的一种思路——以“也”字句调查为例[J]
.世界汉语教学,1997,11(2):3-9.
被引量:2
8
窦娟.
浅论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J]
.考试周刊,2010(37):26-27.
9
蓝祥智.
谈谈德译汉中动名词的处理[J]
.外国语文,1987,12(2):93-97.
10
李临定.
动词的宾语和结构的宾语[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3):103-114.
被引量:23
古汉语研究
199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