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1-45,共5页
共引文献20
-
1王金胜.空间、历史与人——由《暂坐》看贾平凹小说与现实主义之关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3):228-241. 被引量:4
-
2汪宏.困顿的生命——论贾平凹小说中的女性生存[J].作家,2012(18):7-8.
-
3杨胜刚.对贾平凹九十年代四部长篇小说的整体阅读[J].小说评论,1999(4):38-43. 被引量:9
-
4邰科祥.矫枉未必要过正——质疑李建军先生的“贾作四评”兼及文学批评的策略[J].南方文坛,2005(1):33-40. 被引量:4
-
5袁红涛.简论《白鹿原》的修辞艺术[J].修辞学习,2005(1):73-74. 被引量:2
-
6郎晓梅.超越性——贾平凹真实性追求的恒定轴心[J].丹东师专学报,2003,25(4):18-20.
-
7刘亚娟.从写实到想象——贾平凹乡土小说的结构变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8(6):61-63.
-
8费团结.延续与创造:《秦腔》叙事艺术论[J].理论与创作,2005(6):66-71. 被引量:2
-
9陈发明.乡土叙事的现代性转型——论贾平凹的乡土小说[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3):59-64. 被引量:5
-
10涂昊.论贾平凹“心目中的小说”创作理想与实践[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30(2):70-74.
同被引文献18
-
1樊星.贾平凹:走向神秘——兼论当代志怪小说[J].文学评论,1992(5):76-83. 被引量:26
-
2成中英.中国语言与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J].哲学动态,1988(10):18-21. 被引量:53
-
3孙郁.贾平凹的道行[J].当代作家评论,2006(3):39-43. 被引量:15
-
4James Phelan,唐伟胜.“伦理转向”与修辞叙事伦理[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24(5):1-6. 被引量:30
-
5龙迪勇.空间问题的凸显与空间叙事学的兴起[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6):64-71. 被引量:50
-
6许子东.寻根文学中的贾平凹和阿城[J].文艺争鸣,2014(11):9-14. 被引量:11
-
7王春林.走入与走出:论贾平凹对传统的现代转换[J].小说评论,2017(2):120-121. 被引量:5
-
8闫海田.贾平凹与中国现代小说的百年中变——从《太白山记》到《老生》[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57(5):162-170. 被引量:3
-
9杨辉.执古之道——贾平凹文艺观念发微[J].文艺争鸣,2018,0(4):71-76. 被引量:3
-
10孟繁华.秦岭传奇与历史的幽灵化——评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山本》[J].当代作家评论,2018,0(4):78-81. 被引量:4
-
1吕金华.天体组诗[J].少儿科技,2008,0(6):34-34.
-
2杨竣淇.逃离[J].人生十六七,2016,0(12):20-20.
-
3李伟川.深呼吸[J].北方文学,2002(6):14-31.
-
4刘自立.光之恋(三首)[J].山花,1999,0(5):90-91.
-
5贾真.心中的乾坤(组诗)[J].五台山,2014,0(7):4-12.
-
6普列文.杨合的小说观念及其实验[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4,0(1):45-46.
-
7张程翔.夏(组诗)[J].山东文学,2012(12):106-107.
-
8莎士比亚.天籁之音[J].琴童,2013(7):1-1.
-
9周悦.贾平凹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J].青年时代,2016,0(31):8-8.
-
10王雷.三月的慰藉[J].山东文学,1997,0(4):52-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