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16,共7页
同被引文献80
-
1郑周明.《白鹿原》的女性悲剧探讨[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1):92-94. 被引量:5
-
2张清华.文学的减法——论余华[J].南方文坛,2002(4):4-8. 被引量:95
-
3林幸谦.女性焦虑与丑怪身体: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亚文化群体[J].社会科学战线,1998(2):78-91. 被引量:16
-
4陈涌.关于陈忠实的创作[J].文学评论,1998(3):5-21. 被引量:32
-
5朱水涌.《红旗谱》与《白鹿原》:两个时代的两种历史叙事[J].小说评论,1998(4):23-29. 被引量:11
-
6南帆.城市的肖像─—读王安忆的《长恨歌》[J].小说评论,1998(1):66-73. 被引量:80
-
7张志忠.贾平凹创作中的几个矛盾[J].当代作家评论,1999(5):50-57. 被引量:18
-
8汪晖.无边的写作──《我能否相信自己余华随笔选》序[J].当代作家评论,1999(3):37-45. 被引量:12
-
9谢有顺.贾平凹的实与虚[J].当代作家评论,1999(2):18-22. 被引量:14
-
10张志忠.怎样走出《白鹿原》──关于陈忠实的断想[J].当代作家评论,1998(4):8-16. 被引量:5
引证文献10
-
1吴梅芳.试论《白鹿原》的男权意识[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31-34. 被引量:2
-
2李兆虹.中国现代农民生存状态的真实抒写——《白鹿原》解读[J].作家,2011(2):2-3. 被引量:1
-
3王赫延.在传统文化的祭坛上——分析《白鹿原》中的女性[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39-40. 被引量:1
-
4纪阳秋.《白鹿原》性文化论[J].科教文汇,2007(09S):184-185. 被引量:1
-
5康铁成.“政治话语”与“文化言说”——《红旗谱》与《白鹿原》比较[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6(10):41-44. 被引量:1
-
6李兆虹.述说历史,还原生活——《白鹿原》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全面解读[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3):104-107.
-
7王文华.谈《白轮船》与《白鹿原》中的虚景设置[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2,18(1):32-36. 被引量:1
-
8宋海婷,陈思广.《白鹿原》研究二十二年(1993-2015)述评[J].学术论坛,2016,38(10):113-118. 被引量:1
-
9程光炜.略论1990年代长篇小说评论[J].当代文坛,2018(5):4-15. 被引量:2
-
10乔金果.《群山绝响》:理想人格的文学书写[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0(4):163-170.
二级引证文献10
-
1梁德惠.从《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看当代男作家的男权思想[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2):27-32. 被引量:4
-
2郭海峰.祥林嫂与田小娥形象之比较[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57-58.
-
3焦仕刚.解读民族传统的密码——《白鹿原》性爱文化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3):80-83.
-
4李颖.近二十年陈忠实研究综述[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6):30-32.
-
5于东晓.艾特玛托夫作品《白轮船》的时空结构解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0(22):187-188.
-
6赵坤.新时期40年(1978-2018)梁斌研究回顾[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39(2):28-36.
-
7刘小波.反规约:当前长篇小说的无理据书写[J].当代作家评论,2020(3):39-47. 被引量:1
-
8张诗雨.2018年苏童小说研究综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12):80-84.
-
9李春娜.陈忠实中篇小说女性形象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1,42(2):112-115.
-
10张如心.由“蛾”化蝶的变焦世界--论《白鹿原》中自我觉醒女性形象塑造[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3):79-85.
-
1杜坚.论欧阳修诗词创作不协调的原因[J].百色学院学报,1995,9(Z1):35-39. 被引量:2
-
2吴建伟.《白鹿原》与社会审美心理[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3,23(2):42-43.
-
3许振强.历史生活的文学记录——辽宁报告文学管窥[J].当代作家评论,1993(2):66-72. 被引量:1
-
4季红真.探索与收获——一九八四年短篇小说年鉴序[J].小说评论,1985(3):27-31.
-
5刘思谦.崇高没有泯灭——新时期小说的审美价值[J].文艺评论,1986(5):4-12.
-
6伍联群.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诗歌现象[J].青海社会科学,2007(6):90-94. 被引量:2
-
7郑秀芬.安娜与繁漪的性格特征之比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7):41-42. 被引量:1
-
8肖云儒.质疑传媒文艺评论[J].今传媒,2001,11(1):31-33. 被引量:5
-
9胡宗健.潘吉光的艺术世界[J].当代作家评论,1989(5):90-93.
-
10季红真.沉雄苍凉的崇高感——论张承志小说的美学风格[J].当代作家评论,1984(6):49-57. 被引量: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