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化旧为新近些年来,天津时调在茶园演出时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鸳鸯调]、[怯五更]、[悲秋]、[啦哈调]较受观众欢迎.他们感到十分新鲜.殊不知这些传统曲调皆产生于清代,至少也有一百来年了.50年代初,它们因情调不健康,难以表现新的生活、新的人物、新的思想、新的感情而被淘汰出舞台.60年代初,天津曲艺界曾经对时调的传统曲调进行过挖掘、搜集,并于1961年举行了多场传统时调内部观摩演出,演出了20来种曲调.1962年,首届“津门曲荟’的时调专场上演了经过整理并重新填词的[慢板老鸳鸯调]《采莲曲》、[落尺反调]《责婢》、[新鸳鸯调]《闺怨》以及[悲秋]、[怯五更]、[大数子]、[二六板老鸳鸯调]、[小五更]、[拉哈调]、[打孩子]、[叠落金钱]、[落五调]等曲调的传统曲目.此后,也曾经尝试着对这些曲调加以改革运用,但由于“左”的文艺路线的干扰,由于这些曲调很难改革运用,它们仅仅坛花一现,很快就从曲艺舞台上消失了.
出处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3-65,共3页
Chinese 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