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全国高等学校科技统计主要数据
被引量:3
出处
《研究与发展管理》
1999年第6期57-58,共2页
R&D Management
同被引文献13
-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J].决策咨询,1999(4):9-13. 被引量:8
-
2张玉华,潘云涛,郭玉,朱晓东,宋培元.国际期刊比较调查——透过SCI源期刊看国际学术期刊的配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15(4):365-370. 被引量:15
-
3黄永惠.学报在高校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厦门水产学院学报,1990,12(1):65-68. 被引量:1
-
4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2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R].,2002..
-
5余昌祥.我国报刊业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态势[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04-15.
-
6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R].,2004..
-
7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R].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
8文志英.国际科学编辑交流的窗口,记第六届国际科学编辑部会议.编辑学报,1992,4(01).
-
9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1999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简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1,12(1):19-24. 被引量:34
-
10韦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全面开创高校技术创新工作新局面[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0,12(1):1-8. 被引量:25
引证文献3
-
1黄永惠.论高校学报的非市场特性与改革的可能性[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5):617-619. 被引量:2
-
2沈进,汤洁,张元芬,余琳,张谦,于长谋.高校学报的学术竞争力及其提升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5):156-158.
-
3谢海斌,胡晓勤.关于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保障机制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3,26(1):85-88.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9
-
1蔡玉麟.为读者服务——我国科技期刊的软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5):689-693. 被引量:35
-
2朱平,蒋崇玲,陈祖权,刘力,黄颖.高校学报出版模式的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6):1183-1186. 被引量:2
-
3任丹,魏鹏.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体制机制及路径研究文献综述[J].现代农业科学,2008(2):85-86. 被引量:14
-
4林凌,庄文敏.普通院校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7):72-72. 被引量:8
-
5李明江,田丽.新时期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5(4):124-125. 被引量:21
-
6宋长坡.浅谈如何备战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J].科技资讯,2010,8(4):187-187.
-
7王亦彤,俞丽敏.关于高等学校工科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探讨[J].科教文汇,2010(1):78-79. 被引量:3
-
8韩春华,陈伟,麦立强.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改革[J].中国科技成果,2014(16):8-10. 被引量:1
-
9孟凡春.高校课外学分制度探索与改革[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8):13-15.
-
11997年全国高等学校科技统计主要数据[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8,10(5):61-63.
-
2董丽.四步法在科学活动中的应用[J].才智,2008,0(12):171-171.
-
3陆小红.谈幼儿科技区的有效创设与指导[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2(12):149-150.
-
4侯东云.1998年度北京地区高校科技统计简况[J].北京高等教育,1999(6):46-48.
-
5杨武.论国外大学研究与发展及其与产业部门的结合[J].交通高教研究,1990(1):72-76.
-
6咸阳师范学院[J].中国高等教育,2016(18).
-
7向区域性应用型大学迈进的重庆文理学院[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8).
-
8北京工业大学[J].求学(理科版),2010(A02):9-9.
-
91999年全国高等学校科技统计主要数据[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0,12(4):62-63. 被引量:3
-
10项海帆.对中国大学科技创新体系的几点看法[J].中国高等教育,2003(6):20-21.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