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80-184,共5页
Mao Zedong Thought Study
同被引文献38
-
1林默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过程和形态[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2(5):25-28. 被引量:18
-
2石仲泉.从党的历史发展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7,8(5):5-11. 被引量:4
-
3黄永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规律初探[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1999(3):1-4. 被引量:4
-
4杨胜群.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点认识[J].新湘评论,1999(2):8-11. 被引量:3
-
5王格芳.不断深化和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山东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会2002年年会综述[J].理论学刊,2003(1):152-153. 被引量:6
-
6袁辉初.毛泽东思想研究的三种模态[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2(2):7-12. 被引量:2
-
7孙果达.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J].中共党史研究,2002(1):96-96. 被引量:12
-
8雍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0(6):97-101. 被引量:29
-
9张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3):32-36. 被引量:6
-
10雍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5):35-37. 被引量:16
二级引证文献39
-
1李建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种解释模式评析[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9(1):15-19.
-
2韩丽,王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质内涵研究综述[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08(3):78-80.
-
3郑传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认识[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5-11. 被引量:1
-
4李建勇.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述评[J].甘肃理论学刊,2007(1):48-52. 被引量:4
-
5徐奉臻.从批判视阈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实质[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59(1):182-184. 被引量:5
-
6何克祥.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论[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7,5(1):10-12. 被引量:30
-
7吴苑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几个问题的思考[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5):27-31. 被引量:2
-
8李建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主题与理论创新[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6):100-105. 被引量:1
-
9陈红娟.内在与超越的统一性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解读[J].社会科学家,2008,23(3):10-13. 被引量:4
-
10黄光文,朱龙凤.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红色文化传承[J].求实,2008(6):92-95. 被引量:71
-
1江淑丽.社会主义本质论是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统一[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9(2):7-9.
-
2康祥生.邓小平特色理论的时代特征[J].求实,1994(5):2-6.
-
3夏文斌.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统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0(4):6-7. 被引量:5
-
4彭蜀宁.共产党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1998(8):33-34.
-
5周安伯.多层面地推进新的思想解放[J].唯实,1998(5):9-12.
-
6宋润峨,孙延龄.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与价值观[J].长白学刊,1996(4):10-13.
-
7郭星.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J].学术论坛,2007,30(10):36-40. 被引量:1
-
8吴波.直面“真问题”,廓清中国方向[J].人民论坛,2016(17):54-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