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共4页
Chinese Music
同被引文献56
-
1张怡.浅谈西安鼓乐渊源[J].音乐天地,2005(12):39-41. 被引量:5
-
2王晓如.西安鼓乐生存环境探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1):35-39. 被引量:1
-
3李石根.关于西安鼓乐谱中的“拍”[J].中国音乐学,1995(2):107-118. 被引量:1
-
4李石根.西安鼓乐的乐器与乐器法[J].中国音乐学,1991(2):91-104. 被引量:4
-
5冯亚兰.探本穷源——论长安古乐之“古”[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5,24(2):10-15. 被引量:2
-
6程天健.长安古乐研究理论述评[J].艺术百家,2005,21(4):87-90. 被引量:2
-
7褚历.西安鼓乐中坐乐全套的曲式结构[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3):54-64. 被引量:7
-
8冯光钰.西安鼓乐的传承保护及生态还原[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25(2):5-9. 被引量:9
-
9许德宝,雷达.论西安鼓乐保护[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25(2):10-13. 被引量:2
-
10罗艺峰.西安音乐学院“长安古乐”研究25年[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25(2):14-18.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11
-
1张晓霞,卢小兵.浅谈西北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困境及对策[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6). 被引量:4
-
2王炎琪,王玫.奇幻的音乐魅力与强力[J].求索,2008(1):82-83.
-
3钟妮,周莉(指导老师).鄂西北原生态民间音乐数字化保护模式[J].神州,2013(2):198-198. 被引量:1
-
4王晓平.近十年来西安鼓乐研究的新拓展(2006-2016)[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6,35(3):97-105. 被引量:2
-
5王健健.互联网+背景下数字化技术在陕西民间音乐发展中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7,14(11):139-140. 被引量:6
-
6李红春.李石根学术精神对后世的启示[J].艺术评鉴,2017,0(24):8-9.
-
7杨玲玲.陕西鼓乐的新路径研究[J].音乐创作,2018,0(12):105-106.
-
8郭俊良.西安鼓乐发展对策研究[J].艺术科技,2017,30(12):22-23. 被引量:1
-
9马希刚,吴娅星.借鉴融合与认同:“多元一体”视域下构建西北传统音乐文化新生态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3(8):123-126. 被引量:1
-
10付敏,吴媛姣.侗族音乐文化生态的圈层结构及其运行机制[J].文化学刊,2024(7):176-181.
-
1李石根.为树立我国民族音乐体系作出更大的贡献——从西安鼓乐谈起[J].人民音乐,1980(7):10-11. 被引量:1
-
2冯砚璀.从唐代燕乐看中西音乐文化交流[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5):109-110. 被引量:1
-
3王晓如.西安鼓乐生存环境探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1):35-39. 被引量:1
-
4童心.唐代燕乐的音乐特色[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0(7):39-39.
-
5王飞宇.2005年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综述[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0(1):107-108.
-
6晋征.从唐代燕乐歌舞大曲《霓裳羽衣曲》分析唐代的艺术特征[J].黄河之声,2016(22):75-75. 被引量:1
-
7杨子才.辉煌灿烂的唐代佛教音乐[J].民主,1995,0(8):39-40.
-
8彭娟.隋唐时期琵琶艺术发展概况[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4):91-92.
-
9张维,柯黎.小议唐乐舞“坐、立部伎”的性质[J].舞蹈,2007(9):46-47. 被引量:1
-
10田恬.浅议唐代宫廷燕乐中琵琶的使用和发展[J].戏剧之家,2014(16):90-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