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典籍与文化》
CSSCI
1998年第1期46-49,共4页
Chinese Classics & Culture
同被引文献16
-
1李拉.试论大众传播的隐性功能[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3(6):7-12. 被引量:7
-
2李小荣.那吒故事起源补考[J].明清小说研究,2002(3):139-149. 被引量:7
-
3李三强.重读“中国学派”[J].电影艺术,2007(6):142-148. 被引量:31
-
4刘文刚.哪吒神形象演化考论[J].宗教学研究,2009(3):178-183. 被引量:46
-
5季晓峰.从认识主体返回身体主体——论梅洛-庞蒂身体哲学视角下的“主体性”概念[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60-63. 被引量:7
-
6宋伟君.动画人物造型与传统戏曲人物造型图谱资源整合与分析[J].新闻界,2010(3):189-190. 被引量:6
-
7周逵.虚拟现实的媒介建构:一种媒介技术史的视角[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35(8):29-33. 被引量:34
-
8孙玮.交流者的身体:传播与在场--意识主体、身体-主体、智能主体的演变[J].国际新闻界,2018,40(12):83-103. 被引量:309
-
9吴玲英.《失乐园》里的撒旦与基督教的恶魔传统[J].外国文学,2014(6):62-71. 被引量:10
-
10邹蕾.中国动画造型人物的特征与变化[J].戏剧之家,2015(17):250-25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7
-
1何志荣.书写、具身性与连接:表情包文化“破壁”逻辑[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6):59-66. 被引量:3
-
2邵文静.相互嵌入:赛博格视角下人与技术的关系[J].视听界,2021(1):36-39. 被引量:2
-
3李明德,王含阳.新媒体传播模式及其对舆情治理的新要求[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1(2):151-159. 被引量:29
-
4姚沛东.新媒体用户社交互动的情感共振——以微信“拍一拍”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1,7(10):28-30. 被引量:2
-
5许俊义.基于反垄断规制视角的互联网闭合生态发展与路径研究[J].编辑之友,2021(10):56-62. 被引量:3
-
6张春霞,张静涛.流动化生存的个体--虚实世界交融与对抗的遐思[J].品位·经典,2022(8):40-43.
-
7王鹏,陈长松.具身与具身化:再思媒介与身体的关系[J].东南传播,2022(3):35-37. 被引量:2
-
8靳文涛.新媒体传播模式及其对舆情治理新要求[J].新闻前哨,2022(12):52-53. 被引量:2
-
9周乐帆.后疫情时代健康码运用中的技术逻辑与身体政治[J].新媒体研究,2022,8(14):40-45. 被引量:2
-
10柴红新.国漫:民族文化的审美表达与现代重构[J].电影文学,2023(3):91-94. 被引量:2
-
1周荃.清乾隆刻本《汇纂诗法度针》辨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9(S3):135-137. 被引量:1
-
2墨菲.红孩儿不是牛魔王的儿子?[J].传奇故事(百家讲坛)(红版),2011(11):82-82.
-
3吴海浪.浅析《封神演义》中的哪吒形象[J].魅力中国,2014(4):125-125.
-
4陈思呈.光阴的故事[J].美文(上半月),2011(5):60-69.
-
5牛魔王帅,二郎神帅[J].传奇故事(百家讲坛)(蓝版),2015,0(11):33-33.
-
6马丁.碎片里的乡村[J].延安文学,2011(6):211-215.
-
7《西游记》有个冷笑话[J].天天爱学习(六年级),2016,0(28):38-38.
-
8马丁.我们乡下[J].天涯,2014(6):162-167.
-
9陈毓羆.从《过火燄山》看吴承恩对情节的处理(续)[J].文学遗产,1963(462):1-1.
-
10杨静,车瑞.哪吒形象考论[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3):75-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