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哲学史》
1997年第2期89-99,共11页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同被引文献15
-
1陈克艰.牟宗三与康德哲学散论[J].史林,1995(4):45-65. 被引量:1
-
2成中英.本体诠释学三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4):397-403. 被引量:15
-
3闵仕君.中国现代形上学建构的反思——以牟宗三“道德的形而上学”为例[J].兰州学刊,2004(6):103-105. 被引量:1
-
4倪梁康.牟宗三与现象学[J].哲学研究,2002(10):42-48. 被引量:14
-
5白欲晓.牟宗三“实践的智慧学”探求诠论[J].现代哲学,2006(5):114-120. 被引量:2
-
6牟宗三.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1.
-
7王元臣.践仁以知天:牟宗三新儒学审美的道德进路[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5):77-81. 被引量:3
-
8费孝通.“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上)[J].群言,2005(1):17-20. 被引量:106
-
9卢兴.论牟宗三哲学中的“实践”观念[J].中国哲学史,2012(3):124-129. 被引量:2
-
10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J].党建,2014(3):4-4. 被引量:141
二级引证文献5
-
1郦平.技术伦理何以可能考源——基于哲学本体论的转向[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1,37(8):37-42.
-
2刘明峰.论Faktizitat及其译名问题:以海德格尔为参照[J].天津社会科学,2021(6):30-35.
-
3杨乃乔.文学阐释学的语言陷阱与汉字思维——论“Ontologie”的词源学系谱及诠释学的署名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5(2):36-53.
-
4戴兆国,张启磊.论当代中国诠释学的话语转换与理论创新——以德行诠释学为中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52(3):10-18.
-
5杜建业.论维特根斯坦的综观诠释学[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5(4):37-41.
-
1杨泽波.康德意义的智的直觉与牟宗三理解的智的直觉[J].文史哲,2013(4):29-41. 被引量:9
-
2陶悦.牟宗三对康德物自身概念的借用与转换[J].哲学动态,2013(11):64-69.
-
3张再林.康德二元论哲学与儒家天人合一哲学──中西本体论本质之辨析[J].江苏社会科学,1997(1):95-101. 被引量:1
-
4杨泽波.智的直觉抑或意向性的直接性?——对牟宗三“觉他”学说的重新定位[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5(6):55-63. 被引量:2
-
5李大华.关于道教生命哲学基本特征的思考[J].中国哲学史,1999(1):82-86. 被引量:1
-
6叶秀山.世纪的困惑──中西哲学对“本体”问题之思考[J].中国哲学史,1997(1):11-17. 被引量:8
-
7曾祖荫.“宇宙意识”考——关于闻一多与中国古典美学的札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8(5):45-48. 被引量:2
-
8安载皓.船山论朱学与王学[J].船山学刊,1998(1):6-11.
-
9张健捷.牟宗三哲学中智的直觉与传统儒家的道德形上学[J].孔子研究,2005(6):107-114. 被引量:1
-
10陈静静.天道性命的贯通与儒家的道德形上学[J].文学教育(中),2012(1):48-48.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