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13-120,共8页
Guizhou Ethnic Studies
共引文献54
-
1王京,周园春.数据视域下的女娲研究态势及知识图谱分析——以中国知网2236篇论文为例[J].社会科学家,2021,36(10):150-155. 被引量:2
-
2崔明德.再谈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J].中国民族学,2018(2):1-12.
-
3任崇岳.关于民族英雄评价的几个问题[J].中州学刊,1986(3):108-112. 被引量:1
-
4李振宏.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和民族关系问题研究概况(下)[J].青海社会科学,1985(5):119-125. 被引量:1
-
5李松茂.历史研究中必须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9(3):19-22. 被引量:1
-
6任一鸣.浅谈中国历史上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英雄[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13(3):127-130.
-
7罗德运.少数民族文献及其界定[J].图书情报论坛,1994,0(4):48-52. 被引量:1
-
8马骏鹰.读《史记·东越列传》[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19-22. 被引量:3
-
9于沛.没有理论就没有历史科学——20世纪我国史学理论研究的回顾和思考[J].史学理论研究,2000(3):5-20. 被引量:20
-
10卢圣泉.古代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的粗略比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3(5):116-12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9
-
1王铁新,常乃军.我国民俗体育研究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09(10):133-139. 被引量:58
-
2彭华.苗族“滚山珠”的文化特征与社会功能探讨[J].教育文化论坛,2010,2(1):62-66. 被引量:5
-
3彭丽英,姚鑫,余海浩,张龙.贵州苗族芦笙舞导入高校公体课的可行性研究[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3(6):59-61. 被引量:7
-
4李雅倩.高校开展芦笙舞教学的意义及策略[J].体育科技,2014,35(1):111-113. 被引量:2
-
5司亮.辽宁推进校园足球活动中制约瓶颈的时间管理理论分析[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5,28(4):14-17. 被引量:2
-
6陈瑛玉,孙绍宁,廖洲帆.芦笙舞与苗族民俗体育拓展融合的研究——以广西融水为例[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5,28(4):33-34.
-
7唐义人.武陵山片区侗、苗芦笙音乐文化传承机制研究[J].艺术评鉴,2018,0(13):30-31. 被引量:1
-
8杨福梅.多元一体格局下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教育传承与反思——基于贵州纳雍县猪场苗族彝族乡的调查[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41(1):227-228. 被引量:1
-
9邱红,刘红妹,习敏捷.民俗体育应用于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智富时代,2015,0(S2):288-289.
-
1蒲发强.苗族芦笙文化的属性和传承与保护[J].民族音乐,2017(1):40-42. 被引量:4
-
2宫敬慧.红河州苗族芦笙文化发展现状及思考[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20):185-186. 被引量:2
-
3杨鹓.戴着“脚镣”跳舞——苗族舞蹈的社会文化学考查之二·舞蹈与音乐[J].民族艺术,1989(2):98-115. 被引量:2
-
4潘正才.论芦笙文化的地位和作用[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0(2):38-41. 被引量:3
-
5肖丹丹.苗族芦笙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为例[J].学术论坛,2011,34(9):171-174. 被引量:11
-
6王小燕.《东南亚文化发展史》评介[J].思想战线,1997,23(3):87-88.
-
7潘梅.谷陇苗族芦笙节文化的传承和变迁[J].思想战线,2011,37(S1):8-11. 被引量:4
-
8吴正光.深入发掘民族村寨的文化内涵——关于贵州民族村寨的保护与利用[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7,0(4):23-27.
-
9李德虎.试论黔西北汉语民歌的价值和保护路径——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角度入手[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14,32(9):94-99. 被引量:1
-
10过竹.始祖母·祭祀崇拜·娱神乐人——苗族芦笙与芦笙文化[J].民族艺术,1990(4):197-205.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