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48-50,共3页
The New Voice of Yue-Fu(Journal of the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同被引文献79
-
1高厚永.气势磅礴的吹打音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0(1):102-118. 被引量:1
-
2刘慧荣.概说包头民间鼓吹乐[J].内蒙古艺术,2003(2):70-73. 被引量:2
-
3刘勇.中国唢呐音乐的文化审视[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0(3):50-52. 被引量:7
-
4孙国栋,吴晓玲,李静敏.南高洛音乐会调查报告[J].电影评介,2006(13):95-96. 被引量:1
-
5孙敏.中原鼓吹乐的历史嬗变[J].东方艺术,2005(8):54-56. 被引量:4
-
6张怡.浅谈西安鼓乐渊源[J].音乐天地,2005(12):39-41. 被引量:5
-
7田耀农.皖西锣鼓调查实录[J].中国音乐学,1998(2):122-132. 被引量:3
-
8袁静芳.鲁西南鼓吹乐的艺术特点[J].音乐研究,1981(3):54-64. 被引量:14
-
9杨善武.一个典型的乐曲系统——灵宝鼓吹乐“门面”曲研究[J].中国音乐学,1997(4):9-24. 被引量:5
-
10匡君.湘南的“龙灯锣鼓”[J].中国音乐,1996(4):58-5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0
-
1王盈.浅谈鼓吹乐中的音韵美[J].戏剧之家,2013(11):137-137.
-
2孙伟,武鸿鹏.多视角的音乐文化传承——对辽南鼓乐保护及传承的思考[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4(3):135-136.
-
3张一方.新世纪以来的琵琶音乐理论文献研究(2001-2014)——以音乐类重要学术期刊为例[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5,34(3):146-153. 被引量:1
-
4孙航,王鲁彦.建国以来山东鼓吹乐研究综述[J].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6(1):27-31.
-
5方岳民.浙西十番的“形”与“源”——以衢州现存十番锣鼓曲目为例[J].北方音乐,2014,34(18):22-24.
-
6常芳,史亚芳.山西忻州繁峙县程权权艺术团丧仪音乐调查研究[J].黄河之声,2017(13):108-109.
-
7栗子菲.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吉林鼓吹乐的现状研究与展望[J].中国民族博览,2021(20):61-63.
-
8张丽艳.三川河民间吹打乐的历史发展和艺术特征[J].黄河之声,2023(7):16-19.
-
9陈璐.伏羲祭祀活动中唢呐演奏初探[J].音乐大观,2013,0(1):85-85.
-
10辛兵.辽南鼓乐的传承与变迁研究[J].音乐时空,2015,0(12).
-
1余大洪.失迷了的戏曲创作[J].东方艺术,2011(S1):40-40.
-
2李大鹏.唢呐艺术魅力浅谈[J].戏剧之家,2012(11):53-53. 被引量:3
-
3姚晖.竹笛演奏技巧循环换气法的训练方法[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5):238-239.
-
4杨勇.对传承与发展的思考——在2009年中国管乐周研讨会上的发言[J].人民音乐,2010(7):44-46. 被引量:3
-
5张之良,马宝山.谈民族管乐器的改革[J].中国音乐,1982(1):53-53. 被引量:1
-
6胡海泉.丰富多彩的民族管乐独奏音乐会[J].人民音乐,1984(6):26-27.
-
7魏本雄.中国书画扇艺的美学意义[J].中国书画,2011(3):106-109.
-
8金学智.书法美的多本质性探讨与历史流程描述——书艺本质论上篇[J].文艺研究,1990(1):108-124. 被引量:3
-
9刘正国.中国龠类乐器述略[J].人民音乐(评论),2001(10):46-47. 被引量:13
-
10贾光辉.关于唢呐艺术杂谈[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4(6):94-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