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9-24,共6页
Guizhou Ethnic Studies
同被引文献17
-
1张海翔.论我国民族地区的城市化[J].民族研究,1998(4):12-22. 被引量:8
-
2徐宗威.西藏城市建设特色之我见[J].中国西藏,2003(6):16-20. 被引量:3
-
3张京祥,崔功豪.试论城镇群体空间的组织调控[J].人文地理,2002,17(3):5-8. 被引量:4
-
4本文认为"模式"概念具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而"路径"更为客观、中立.
-
5温铁军.中国的城镇化道路与相关制度问题[J].开放导报,2000(5):21-23. 被引量:77
-
6张春贤.依靠科技创新和科学管理,加快西部地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J].管理世界,2000,16(6):10-14. 被引量:4
-
7李文.城市化滞后的经济后果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1(4):64-75. 被引量:108
-
8鲁鹏.制度与发展关系论纲[J].中国社会科学,2002(3):14-23. 被引量:34
-
9蔡云辉.论西部开发中的城市优先战略[J].云南社会科学,2002(6):30-33. 被引量:4
-
10郑长德.中国西部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3(1):7-11. 被引量:44
二级引证文献14
-
1朱玉福.自治市法律地位刍议[J].广西民族研究,2005(2):19-22. 被引量:4
-
2朱玉福.民族自治地方城市法律地位刍议[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4):30-33.
-
3南文渊,卢守亭.少数民族城市化研究综述[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5):13-17. 被引量:7
-
4毛蒋兴,盛凯,欧阳东,黄鹄,严志强.民族地区城市化综合水平区域差异特征研究——以广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785-3786. 被引量:1
-
5范生姣.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民族问题[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4):40-44. 被引量:5
-
6郝亚明.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民族意识探析[J].广西民族研究,2008(3):14-18. 被引量:11
-
7高云虹.中国改革以来的城市化战略演变及相关思考[J].当代财经,2009(3):78-82. 被引量:2
-
8李新萍.乌昌经济一体化:农十二师的作用及贡献能力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10(3):31-39.
-
9范新.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与城市化问题研究[J].企业导报,2010(12):29-31.
-
10钟海燕.民族地区城市体系优化模型分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2,32(2):109-114.
-
1田原.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促进贵州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2003,23(4):119-121. 被引量:1
-
2张昌拥.人口流动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3(19):94-95. 被引量:3
-
3牟秋菊.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J].民族论坛,2008(8):46-47. 被引量:6
-
4蒋焕洲.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0(8):213-215. 被引量:14
-
5肖文豪.论观念创新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1(1):13-16.
-
6王伟.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原则及制度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5):45-47. 被引量:4
-
7宋彦敏.翘首国际信息港[J].中国信息化,2007(3):76-77.
-
8周熙文.从流通、分配入手,首先建立埠际贸易中心——浅谈武汉中近期经济发展战略[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7(1):49-52.
-
9彭子辉,黄莉.浅析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物”与“人”的协调发展[J].民族论坛,2009(7):34-35.
-
10何才华,肖进原.贵州省少数民族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