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费尔巴哈哲学反观马克思主义哲学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费尔巴哈哲学反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王金福我们从前对费尔巴哈哲学的认识深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式理解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在内的旧唯物主义对立的,因此,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机械的或形...
作者
王金福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4期17-21,共5页
Journal of Soochow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新唯物主义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费尔巴哈哲学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辩证法思想
旧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
历史唯物主义
直观的唯物主义
分类号
B516.36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5
1
高清海.
再论实践观点的超越性本质[J]
.哲学动态,1989(1):1-4.
被引量:24
2
郝贵生.
再论主体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的对立统一——答王金福、李同洲同志[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2(4):29-34.
被引量:2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59页.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61-162页.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77页.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9页.
8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商务印书馆,1984年新1版.第117页.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0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M].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29537页.
引证文献
5
1
吴仁平,王金福.
社会存在范畴与唯物史观[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8(4):58-62.
被引量:1
2
王金福,陈枢卉.
论“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意义[J]
.唯实,1998(6):3-7.
3
王金福.
两种意义上的历史概念与两种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J]
.东南学术,2000(1):52-59.
被引量:6
4
王金福.
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超越的真实意义[J]
.南京社会科学,2002(2):17-23.
5
王金福.
马克思在哲学上的新贡献何在[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2):1-7.
二级引证文献
7
1
黄赞梅.
回到恩格斯:恩格斯的“历史观点”再认识[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6):202-207.
2
刘怀光.
历史唯物主义意义的重新理解——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思考的思考[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4):79-82.
3
黄赞梅.
恩格斯的“历史观点”再认识[J]
.文艺理论研究,2004(5):49-53.
被引量:2
4
卢秀廉,李兆凯.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存在”范畴的多维度阐释[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6,7(5):15-17.
被引量:2
5
黄正华.
再论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J]
.理论与评论,2021(2):16-25.
被引量:2
6
张树平.
政治学理论建构中的经验、历史与逻辑——对历史政治学发展的一项阶段性评估[J]
.政治学研究,2022(1):142-155.
被引量:10
7
吴宏政.
我国学者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总体性质的最新解释[J]
.人文杂志,2003(1):9-14.
被引量:3
1
王晓宁,马中英.
浅谈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的超越[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24(1):71-72.
被引量:1
2
张明仓.
论费尔巴哈的辩证法──兼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J]
.社会科学,1998(2):42-47.
3
崔晓芳.
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同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异化思想的区别[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6):15-17.
被引量:3
4
朱宝信.
实践唯物主义,还是历史唯物主义[J]
.社会科学辑刊,1998(6):5-9.
5
李卫红.
从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批判看新唯物主义思维方式的特征[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8(2):44-46.
被引量:1
6
吴仁平.
费尔巴哈哲学性质辨析[J]
.江西社会科学,1998,18(4):43-46.
7
谢娟.
刍议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缺陷[J]
.青年与社会(中),2014,0(5):319-320.
8
李先桃.
费尔巴哈哲学性质质疑[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30(S2):42-45.
9
彭飞.
感性活动对感性直观超越的真实意义[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4):28-30.
10
宋人.
怎样理解“从经验的、肉体的个人出发”?——读恩格斯1844年11月19日给马克思的信[J]
.道德与文明,1991(6):24-26.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