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比较文学》
1994年第1期196-209,共14页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China
同被引文献61
-
1邓啸林.鲁迅与美国作家及其作品[J].外国文学研究,1980,2(4):72-75. 被引量:5
-
2施咸荣.战斗的美国黑人文学[J].文学评论,1965(5):44-48. 被引量:7
-
3葛中俊.厄普敦·辛克莱在中国的翻译及其理由─—辛克莱和翻译文学系列研究之三[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2(3):80-82. 被引量:6
-
4罗新璋.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83(7):9-13. 被引量:57
-
5袁荻涌.郭沫若与美国文学[J].文史杂志,1992(3):10-11. 被引量:3
-
6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J].中国翻译,2002,23(1):40-44. 被引量:950
-
7秦川.先驱者的足迹: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开山郭沫若[J].郭沫若学刊,2001(3):5-12. 被引量:3
-
8白刚.论近代尚力思想与现代尚力精神[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5(5):79-83. 被引量:2
-
9王建平.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翻译理论研究的新趋向[J].学术界,2006(1):274-276. 被引量:9
-
10葛中俊.“化境”背后:钱钟书的文本价值论[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1):150-153. 被引量:9
引证文献9
-
1张广海.文学与宣传之关系辨析--以后期创造社与鲁迅对辛克莱文学宣传论的接受为考察中心[J].鲁迅研究月刊,2011(2):65-74. 被引量:1
-
2葛中俊.“失本成译”和译之“化境”:钱钟书的翻译文本观[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3(4):88-96. 被引量:8
-
3赵社娜.我国左翼作家与《现代》杂志同人的美国文学研究(1928-1936)[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18(3):109-112.
-
4吕周聚.论茅盾与美国左翼文学之关系[J].社会科学辑刊,2016(5):154-160. 被引量:1
-
5张慧.郭沫若译介辛克莱小说的异化策略研究[J].郭沫若学刊,2017(1):47-52.
-
6咸立强.左翼文学视野里的创造社同人之厄普顿·辛克莱汉译[J].山东社会科学,2018(2):171-178. 被引量:1
-
7王予霞.二十世纪美国左翼文学在中国的译介、接受与影响[J].中国文学批评,2018(3):146-156. 被引量:1
-
8何朝辉.《拜金艺术》:态度的传达者——郁达夫之厄普顿·辛克莱译介[J].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3):55-60. 被引量:1
-
9刘永明.中国左翼文艺“力的艺术”观念考察[J].汉语言文学研究,2022,13(2):52-61.
二级引证文献12
-
1张宝林.分裂的场域与多元的形象——论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厄普顿·辛克莱形象构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1):132-136.
-
2吴冰,蒋坚松.论道安“五失本”之本意及佛经翻译观念之演变[J].湖北社会科学,2014(9):116-122. 被引量:2
-
3葛中俊.语言哲学视域中钱锺书对文学话语的解读[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6(4):119-124.
-
4于德英.翻译之喻的历史化:钱锺书的“人化”译文观[J].外语研究,2019,36(3):79-83. 被引量:6
-
5张华斌.“钱译学派”考[J].考试与评价,2020(5):39-43.
-
6贺金颖,李鸿斌.“化境”理论与中诗英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木兰辞》不同英译本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6):7-9. 被引量:1
-
7王卫平.新世纪20年茅盾研究论文的突进及反思[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2):56-65. 被引量:1
-
8张宝林.并非“第一人”——重评鲁迅的厄普顿·辛克莱译介[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9(4):125-133. 被引量:1
-
9余承法,梁琪婉.钱锺书“化境说”定界、定位与定类[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6(6):178-184. 被引量:1
-
10余承法,陈钰曦.论钱锺书训“译”的“虚涵数意”[J].中国翻译,2024,45(5):118-125.
-
1袁良骏.评水晶的张爱玲研究[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6(1):11-18. 被引量:3
-
2中国左翼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年1月9日至10日在汕头大学举行[J].文学评论,2006(3).
-
3张大明著《中国左翼文学卮言》出版[J].新文学史料,2016(4):20-20.
-
4聂国心.中国左翼文学的复杂涵义[J].粤海风,2014(2):70-75.
-
5胡小娜.论中国左翼文学的贡献与不足[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3):28-31.
-
6陈明.我与丁玲的爱情故事[J].现代阅读,2010(4):65-65.
-
7陈红旗.中国左翼文学的嬗变与新的文学格局的形成[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1(6):47-55.
-
8陈夫龙.评《理性与革命:中国左翼文学的文化阐释》[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1(1):125-126.
-
9陈红旗.中国左翼文学的可能性[J].学术研究,2006(8):132-135.
-
10唐东堰,莫华清.中国左翼文学中的“苏俄体验”[J].文史博览(理论),2015(2):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