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差不多成为论者的一种共识:无论就艺术力度之精锐、审美格局之更嬗还是发展流变之速律等方面看,长篇比较起中、短篇来,都显得步履滞重、瞠乎其后。创作的落差连带了理论的偏斜,绝大多数论者的难以数计的评论文字,更多地是睃巡于中短篇创作,至于列举一个时期的代表作时,长篇竟常常面临“局外”的尴尬。对于这种现象,尽管我们可以从作家状况、创造特点、传递关系上指点出一系列存在的合理性,尽管我们可以认可情况确实如此,归根结蒂却不能说事情本该如此。新时期文学业已历经过十多个春秋,茅盾文学奖业已评过三届,近数年长篇数量已经以年产一、二百部的数量递增,已经没有什么必要、没有什么理由去为长篇的不尽人意罗列外在的必然性或抚慰于“有待时日”之中了。情况自然不能一概而论。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82-87,71,共7页
Literary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