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建中元年实施两税法的意图
被引量: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首先声明,本文不是讲两税法取代租庸调的必然性。这个必然性是摆得很明白的。原先唐代的国家“正供”租庸调以均田制为基础,受田一顷的丁男必须承担相应的租庸调。但实际上受田多流予形式,而租庸调却不能减少,以致田愈少者负担愈重,只好大批逃亡他乡成为客户,使只征土户的租庸调收入锐减。于是不论土客户按资产分等征收的户税和按田亩征收的地税起而代之,安史乱后不断提高户、地税额使之成为实际上的“正供”,建中元年(780)更通过法令正式颁行了以户、地税为主的两税法。
作者
黄永年
出处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80-88,共9页
关键词
两税法
租庸调
农民起义
节度使
分等征收
册府元龟
旧唐书
地方势力
唐会要
均田制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36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93
同被引文献
136
1
陈明光.
唐宋人论杨炎倡行两税法述评[J]
.中国史研究动态,2021(1):14-26.
被引量:2
2
黄永年.
唐代两税法杂考[J]
.历史研究,1981(1):102-113.
被引量:10
3
王仲犖.
唐代两税法研究[J]
.历史研究,1963(6):117-134.
被引量:9
4
王大同.
福建师范学院历史系第二次科学讨论会[J]
.历史研究,1959(12):95-98.
被引量:3
5
张涵,朱慈蕴.
经济法学研究述评[J]
.法学研究,1997,19(1):52-63.
被引量:5
6
陈仲安.
试论唐代后期农民的赋役负担[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79,33(2):55-67.
被引量:4
7
韓国磐.
科举制和衣冠戶[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5,22(2):45-51.
被引量:5
8
黄冕堂.
論唐代河北道的經濟地位[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7(1):59-90.
被引量:11
9
金宝祥.
論唐代的兩稅法[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62,9(3):1-16.
被引量:1
10
王希仁.
经济法概念新论[J]
.河北法学,1994,12(2):3-6.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14
1
张卫东.
唐代中央与地方的博弈—以土贡为中心[J]
.江汉论坛,2007(5):102-105.
被引量:4
2
吕虹.
税制改革对唐代经济发展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2008(9):22-23.
被引量:2
3
李永刚.
刍议唐两税法的税制设计思想与原则[J]
.税务与经济,2009(2):105-109.
被引量:6
4
吴庆阳.
从“两税法”到“分税制”——中央地方博弈下的财政税收制度[J]
.开发研究,2009(3):76-80.
被引量:9
5
李永刚.
唐两税法刍议[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5):43-47.
被引量:3
6
王志东.
两税法与唐后期农商社会发展[J]
.广西社会科学,2011(3):83-89.
被引量:1
7
陈少英.
可持续的地方税体系之构建——以税权配置为视角[J]
.清华法学,2014,8(5):51-67.
被引量:36
8
陈少英.
财税法的法律属性——以财税法调控功能的演进为视角[J]
.法学,2016(7):71-81.
被引量:24
9
王珏,何富彩.
唐代两税法的经济效果——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分析[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7(6):54-67.
被引量:3
10
陈明光.
唐朝“两税法”税制要素欠缺析论[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72(4):70-85.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93
1
黄图川.
唐代的特殊财臣——皇甫镈研究[J]
.唐史论丛,2020(1):141-156.
被引量:2
2
张婉苏.
依法治税视角下新兴产业税收政策的制度化调试——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J]
.江淮论坛,2022(4):132-141.
被引量:4
3
武靖州.
公共风险视角下财政法学基本逻辑解析[J]
.财政研究,2021(2):29-35.
被引量:2
4
梁靖愉.
中国古代赋税单位的演进[J]
.财富时代,2020(1):110-111.
被引量:1
5
张星.
浅析两税法的实施与目前中国转移支付的发展方向[J]
.中国商界,2009(11):314-314.
6
陈燕玲.
对中国税制改革的几点思考——从两税法谈起[J]
.大众商务(下半月),2009(5):98-98.
被引量:1
7
周亚莉.
从历史角度浅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J]
.财经界,2010(22):52-52.
被引量:1
8
张劲.
中央分权改革中权利责任探讨[J]
.经济研究导刊,2011(12):237-241.
9
张斌.
增值税扩围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J]
.湖北社会科学,2011(6):74-77.
被引量:24
10
孙明辉,吉晓光.
基于Stackelberg博弈模型的中央与地方税权关系研究[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1):62-64.
1
袁昌顺.
历史课试卷评讲新路[J]
.历史教学(下半月),1999(5):40-41.
被引量:1
2
史玉峤.
秘书学研究的学风问题[J]
.秘书,2003(9):15-15.
3
谷霽光.
论汉唐间赋税制度的变化——封建社会前期赋税制度中地、资、丁、户之间的关系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64,6(0):49-70.
被引量:1
4
张其凡.
宋初经济政策刍议[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4):34-37.
被引量:1
5
丁柏传,陈作梁.
唐代两税法征收内容辨析[J]
.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24(1):43-48.
被引量:3
6
束世澂.
两税法与建中税制改革[J]
.历史教学问题,1958(2):1-6.
被引量:1
7
李锦绣.
读《唐五代赋役史草》[J]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53-58.
8
金宝祥.
論唐代的兩稅法[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62,9(3):1-16.
被引量:1
9
郭虚中.
論唐代的兩稅法[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2(1):23-43.
10
朋友圈你好啊[J]
.中学生博览,2016,0(16):82-82.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