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民族考古学
被引量: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民族考古学(ethnoarchaeology)是近年兴起的一个考古学的分支。它萌芽较早,但作为一门有自己理论和方法的边缘学科,是本世纪六十年代才出现的。近三十年来,欧美出版民族考古学的专书已有十余种,发表论文近百篇,并召开了专题讨论会。民族考古学者通过这些书刊和会议,报导自己田野工作的收获。
作者
汪宁生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1987年第2期315-320,共6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关键词
民族考古学
民族志
六十年代
类比
田野工作
考古材料
解决问题
民族学
人类学
物质遗存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14
引证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42
同被引文献
214
1
丁炯淳.
宋元明清华商与东南亚华侨社会[J]
.海交史研究,2007(1):74-80.
被引量:2
2
刘国祥.
兴隆沟遗址第一地点发掘回顾与思考[J]
.内蒙古文物考古,2006(2):8-15.
被引量:14
3
李志鹏.
商文化墓葬中随葬的狗牲研究二题[J]
.南方文物,2011(2):100-104.
被引量:17
4
肯特·弗兰纳利,乔伊斯·马库斯,寻婧元.
认知考古学[J]
.南方文物,2011(2):175-181.
被引量:6
5
吴春明.
史前航海舟船的民族考古学探索[J]
.海交史研究,2009(2):59-67.
被引量:2
6
试论发展中的我国民族考古学[J]
.广西民族研究,1999(4):15-18.
被引量:4
7
杨虎,刘国祥.
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聚落遗址1992年发掘简报[J]
.考古,1997(1):1-26.
被引量:145
8
张寿祺.
论民族考古与“民族考古学”——兼及对西方哲学“整体论”的分析和批判[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26(1):138-148.
被引量:5
9
尚民杰.
氏族心理因素与考古学文化[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8(4):63-69.
被引量:1
10
朱来东.
遥感技术与农业考古[J]
.农业考古,1986(2):90-94.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7
1
关舜甫.
小议民族考古学[J]
.内蒙古文物考古,2010(2):121-125.
2
郭立新.
中外不同语境中的“民族考古学”认知[J]
.东南文化,2008(6):6-12.
被引量:4
3
王建华.
中国“民族考古学”理论研究述评[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1-26.
被引量:3
4
徐坚.
民族考古学:定义问题[J]
.江汉考古,2009(4):49-55.
被引量:8
5
谢仲礼,陈星灿.
史前农业考古学研究述评——纪念《农业考古》创刊十周年[J]
.农业考古,1991(3):18-33.
被引量:4
6
孔令远.
汪宁生与中国民族考古学[J]
.考古,2015(2):114-120.
被引量:4
7
赵琦.
顾颉刚先生在云南的学术活动及其影响[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9,35(1):24-29.
8
熊仲卿.
贸易陶瓷器在香料群岛的社会文化意义[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2):18-24.
9
陈虹利,韦丹芳.
中国民族考古学研究回顾与反思[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2):25-34.
被引量:6
10
张俭.
我国民族考古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述评[J]
.华夏考古,2019(6):116-12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2
1
陈彪,曹晗.
乡村文化振兴的空间与进路——兼谈文旅乡建[J]
.社会科学家,2022(8):52-60.
被引量:23
2
王庆贺,王潇.
多民族手工艺的共享实践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
.民族论坛,2023(1):42-50.
被引量:1
3
李慧君.
民族考古学方法在策展中的应用及启示——从湖南博物院“梅山文化展”谈起[J]
.中国博物馆,2022(6):63-67.
被引量:2
4
王小盾,陶康华.
中国史前文明研究的地理学方法[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3(3):54-60.
被引量:1
5
蔡保全.
河姆渡文化“耜耕农业”说质疑[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6(1):49-55.
被引量:9
6
刘莉,杨东亚,陈星灿.
中国家养水牛起源初探[J]
.考古学报,2006(2):141-178.
被引量:43
7
徐坚.
宾福德、过程主义和中国考古学[J]
.考古与文物,2011(3):97-99.
被引量:2
8
徐坚.
跨越边界:铜鼓民族考古学的三个范式[J]
.学术月刊,2013,45(12):133-140.
被引量:7
9
鲁大立,闫佳楠,孙旭旺.
中国“民族考古学”理论研究综述[J]
.凯里学院学报,2015,33(1):63-67.
被引量:1
10
刘兴林.
牛耕起源和早期的牛耕[J]
.中国农史,2016,35(2):29-38.
被引量:18
1
汪宁生.
三谈民族考古学[J]
.考古,2007(4):59-62.
被引量:5
2
《中山大学学报》一九八五年目录索引[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5(4):142-144.
3
张寿祺.
关于“民族考古学”形成的时间与因素诸问题[J]
.社会科学战线,1988(1):331-338.
被引量:3
4
吴春明.
民族考古与华南民族史、文化史的考古学重建——《南方文物》“民族考古”专栏主持辞[J]
.南方文物,2008(2):82-92.
被引量:2
5
容观琼.
试论发展中的我国文化人类学[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7(4):39-42.
被引量:2
6
容观.
关于民族考古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问题——《论“民族考古学”》一文读后[J]
.社会科学战线,1985(4):299-303.
被引量:4
7
容观夐.
科学研究必须从最顽强的事实出发——评《论民族考古与“民族考古学”》一文[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27(2):139-144.
被引量:1
8
容观.
关于民族考古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问题[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5(3):94-99.
被引量:9
9
张寿祺.
论民族考古与“民族考古学”——兼及对西方哲学“整体论”的分析和批判[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26(1):138-148.
被引量:5
10
鲁大立,闫佳楠,孙旭旺.
中国“民族考古学”理论研究综述[J]
.凯里学院学报,2015,33(1):63-67.
被引量:1
社会科学战线
198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