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各族人民友好合作关系形成的原因及其意义──兼论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
被引量:3
出处
《求是学刊》
1984年第1期76-83,共8页
Seeking Truth
同被引文献32
-
1姚爱琴.论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J].社科纵横,2005,20(4):199-200. 被引量:1
-
2范文澜.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斗争与融合[J].历史研究,1980(1):3-9. 被引量:42
-
3孙祚民.处理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几个重要准则——读范文澜《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斗争与融合》[J].历史研究,1980(5):37-46. 被引量:16
-
4王勋铭.关于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8(1):24-31. 被引量:1
-
5李晋槐,杜绍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学术讨论会综述[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140-147. 被引量:4
-
6翦伯赞.关于处理中国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6(Z1):17-29. 被引量:38
-
7吴量恺.明代蒙汉两族的交往关系[J].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20(1):12-21. 被引量:5
-
8白寿彝.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在中国民族关系史座谈会上的讲话[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6):1-12. 被引量:47
-
9陶明.试论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J].民族研究,1959(9):19-26. 被引量:3
-
10孙祚民.建国以来中国民族关系史若干理论问题研究评议[J].东岳论丛,1987,8(1):4-18. 被引量:8
-
1陈梧桐.如何对待涉及民族关系的爱国主义[J].江汉论坛,1985(1):49-54.
-
2段生农.也论爱国主义和民族英雄[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4):35-43. 被引量:2
-
3石子.巴金谈文艺家和批评家关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9(1):106-106.
-
4Э.В.塔捷沃襄,阮西湖.苏联人民——人们新的历史性共同体[J].世界民族,1979(2):39-43. 被引量:1
-
5刘维楚.中国与非洲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回顾与展望[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5(2):94-97.
-
6贾庆林.加强友好合作 促进共同发展——在哥斯达黎加立法大会全会上的演讲[J].中国政协,2012(24):10-11.
-
72016中美友城青少年英语辩论挑战赛圆满落幕[J].友声,2016(3).
-
8王勋铭.关于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8(1):24-31. 被引量:1
-
9李新临.中韩友好合作的象征——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大楼落成[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01(1):35-35.
-
10保安礼仪的基本要求[J].中国保安,2015,0(6):75-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