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陷害教唆可罚说之提倡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陷害教唆是指教唆者出于陷害正犯之目的而教唆他人实施犯罪,教唆者对于所教唆之罪的既遂结果持何种态度存在多种可能性。陷害教唆与未遂教唆并无本质差异,将陷害教唆归置于未遂教唆的理论框架下进行研究既经济又合理。对于陷害教唆是否可罚的问题涉及对教唆犯故意内容的理解,基于违法二元论的立场。对不以追求正犯行为既遂为目的的教唆者只须对正犯之实行行为具有认识,就应当具有可罚性。
作者
陈鑫
机构地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
出处
《人大法律评论》
2013年第2期33-47,共15页
Renmin University Law Review
关键词
陷害教唆
未遂教唆
可罚说
不可罚说
分类号
D924.11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赖隹文.
未遂教唆不可罚说之提倡[J]
.刑事法评论,2012(2):204-222.
被引量:1
2
王昭武.
教唆犯从属性说之坚持与展开[J]
.刑法论丛,2008(3):56-96.
被引量:9
3
杨金彪.
未遂教唆可罚性理论新动向[J]
.浙江社会科学,2007(5):66-73.
被引量:5
4
陈雄飞.
论“教唆未遂”与“未遂的教唆”——三大法系比较研究[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8(5):38-49.
被引量:9
5
贾宇.
教唆犯理论的初步比较研究[J]
.河北法学,1991,9(2):34-36.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32
1
刘德法,王冠.
论教唆犯[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1):57-59.
被引量:3
2
吴情树,闫铁恒.
对教唆犯的反思与定位[J]
.政法论丛,1999(6):8-11.
被引量:11
3
贾宇.
教唆犯理论的初步比较研究[J]
.河北法学,1991,9(2):34-36.
被引量:15
4
杨彩霞.
未遂教唆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4,17(4):61-67.
被引量:4
5
马克昌.
共同犯罪理论中若干争议问题[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1):16-23.
被引量:60
6
何庆仁.
我国刑法中教唆犯的两种涵义[J]
.法学研究,2004,26(5):45-57.
被引量:59
7
唐世月.
对我国传统教唆犯理论的质疑[J]
.贵州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4(1):6-8.
被引量:2
8
李江贞.
论教唆犯的停止形态[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7(4):34-37.
被引量:5
9
周光权.
刑法学的西方经验与中国现实[J]
.政法论坛,2006,24(2):20-36.
被引量:51
10
杨金彪.
刑法共犯规定对共犯从属性说的贯彻[J]
.法学论坛,2006,21(4):69-77.
被引量:19
共引文献
32
1
刘明祥.
再论我国刑法采取的犯罪参与体系[J]
.法学评论,2021,39(4):83-97.
被引量:19
2
周宜俊.
陷害教唆理论探微[J]
.福建法学,2002(3):5-9.
3
汪洁,陈伟.
陷害教唆与警察圈套的刑法学思考[J]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1(5):87-90.
4
陈雄飞.
论“教唆未遂”与“未遂的教唆”——三大法系比较研究[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8(5):38-49.
被引量:9
5
李永升,汪洁.
陷害教唆与警察圈套的刑法学思考[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4(4):95-98.
被引量:2
6
应金鑫,贺青.
陷害教唆若干问题研究[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0(4):80-83.
7
张巍.
论教唆未遂[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5):79-81.
被引量:1
8
李凤梅.
教唆行为:共犯行为抑或实行行为?[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1):26-32.
被引量:12
9
朱道华.
论教唆行为的法律本质[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2):34-40.
被引量:3
10
朱道华.
论教唆行为之犯罪预备性——对教唆行为犯罪实行行为性之否定[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3):31-36.
1
刘凤强.
关于检察机关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几个机制的研究[J]
.中国检察官,2012(17):15-16.
2
刘清生.
论民事侵权中的过错[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2):96-100.
被引量:4
3
裴梅玲.
司法实践中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界限的认定[J]
.公民与法(审判版),2017,0(2):36-38.
4
程红.
中止犯有效性认定中的两个疑难问题探析——兼评德、日两国的相关学说[J]
.法商研究,2007,24(3):65-72.
被引量:7
5
王爱华.
分立故意玩忽职守罪与过失玩忽职守罪之我见[J]
.现代法学,1991,13(4):31-32.
6
黎孟龙.
行为既遂是违法事实的要件 明示担保是判定真假的前提——简评《此案能否定性为制售假蜂蜜》[J]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1(11):49-49.
7
单琴.
论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界限[J]
.法制与社会,2007(1):282-283.
被引量:3
8
苗杰.
肖国宣的行为应定为抢夺罪[J]
.法学杂志,1981,2(4):59-59.
9
龙正凤.
奸淫幼女犯罪之立法比较[J]
.法制与经济,2016,25(5):33-35.
10
刘红,路红青.
论犯罪故意与违法性认识[J]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2,16(3):65-68.
人大法律评论
201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