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的“确定性”与“生活形式”
被引量:24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3-70,共8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149
-
1夏永红.人工智能可以成为道德大师吗[J].道德与文明,2021(1):106-117. 被引量:8
-
2He Ziran,Yu Guodongp.Jef Verschueren: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A Review Article[J].现代外语,1999,22(4):428-428. 被引量:565
-
3王希勇.维特根斯坦的“反本质主义”[J].哲学研究,1999(8):37-42. 被引量:6
-
4李磊.我们怎样研究原始文化——析维特根斯坦“关于弗雷泽《金枝》的评论”[J].浙江社会科学,1998(6):84-88. 被引量:3
-
5王晓升.唯我论产生的语言学根源剖析──后期维特根斯坦对唯我论的批判[J].哲学研究,1998(6):63-69. 被引量:3
-
6R.特里格,沈晓阳,曲跃厚.社会科学中的合理性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1991(7):9-13. 被引量:1
-
7江怡.维特根斯坦的“游戏”概念[J].思想战线,1990,16(4):14-16. 被引量:6
-
8艾四林.哈贝马斯论“生活世界”[J].求是学刊,1995,22(5):4-9. 被引量:47
-
9E.W.奥尔特,邓晓芒.“生活世界”是不可避免的幻想”——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及其文化政治困境[J].世界哲学,1994(5):63-68. 被引量:22
-
10衣俊卿.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20世纪哲学的一个重要转向[J].中国社会科学,1994(2):115-127. 被引量:99
引证文献24
-
1岳伟.论教育实践的生活世界转向[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6):40-45. 被引量:15
-
2范连义.维特根斯坦的语言生活形式观[J].外语学刊,2007(2):11-15. 被引量:31
-
3杜世洪.里斯、维特根斯坦与话语的可能性[J].外语学刊,2007(2):20-24. 被引量:7
-
4王明丽.日常生活的诗意:丰子恺散文的生态批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4(6):105-109.
-
5范连义.从“生活形式”到语言习得--对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的一个思考[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16(3):4-8. 被引量:11
-
6崔中良.翻译的生活形式取向[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5):97-99. 被引量:2
-
7崔中良,赵小雨.言语交际的生活形式解释[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6):167-169.
-
8邓科.论不可译现象的可译潜势[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26(11):77-79. 被引量:1
-
9黄裳裳.文学的日常性品格——文学理论的一种新关怀[J].社会科学辑刊,2000(4):122-128. 被引量:2
-
10崔中良.生活形式的体验性缺失及其补充[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87-90.
二级引证文献88
-
1张宇.浅析话语理解的合作原则与话语连贯的脉络结构[J].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27(6):102-105.
-
2李红满.语言与符号暴力——多维视野中的布迪厄语言观探索[J].外语学刊,2007(5):19-23. 被引量:9
-
3何煦之.生活世界与语言功能[J].外语学刊,2007(5):45-47. 被引量:2
-
4旷剑敏,刘明景.大学语言教育的进场与退场——以语言游戏说为视角[J].现代大学教育,2008,24(1):75-79. 被引量:3
-
5袁笠菱,李颖玉.私人语言问题对翻译实践的启示[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16(1):81-83. 被引量:2
-
6郭琼.我国优秀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革新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8):48-50. 被引量:9
-
7范连义.从“生活形式”到语言习得--对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的一个思考[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16(3):4-8. 被引量:11
-
8范连义.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中的语用蕴涵[J].外语学刊,2008(5):5-8. 被引量:14
-
9李芳,何开丽.美国后现代语境下的爱情诗[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5):129-132.
-
10王艳玲.课堂教学中儿童生活经验的缺失与回归--兼论杜威《儿童与课程》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9,38(1):22-26. 被引量:17
-
1江天骥.知识、语言和行动──维特根斯坦与近代西方哲学的困境[J].哲学研究,1999(3):21-30. 被引量:7
-
2韩东晖.论实证主义的形而上学[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17(1):76-81. 被引量:2
-
3张志林.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分析[J].哲学研究,1994(2):60-66. 被引量:2
-
4石敏敏,章雪富.简论维特根斯坦的私人语言[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1):53-55. 被引量:1
-
5王晓升.从形而上学走向日常生活——前后期维特根斯坦唯我论之比较[J].求是学刊,1999,26(1):26-31.
-
6李国山.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中的自然科学观[J].江淮论坛,1995(4):56-59. 被引量:1
-
7郝兆宽.论分析性——来自哥德尔的启示[J].哲学研究,2014(12):101-106. 被引量:4
-
8穆南珂.主体的消解与复归──论《逻辑哲学论》的主体问题[J].哲学研究,1997(2):66-72. 被引量:1
-
9江怡.《逻辑哲学论》中的实在论与本体论[J].哲学研究,1998(6):56-62.
-
10张国洪.评《天才与奇才:叔本华对维特根斯坦早期哲学的影响》[J].国外社会科学,1994(4):79-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