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创造力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
1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当前心理学领域对创造力研究有新的进展,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向,即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对创造力的认知层面的探讨逐渐深入;对创造力的人格、社会层面的思考日益受到重视;倾向于将创造力看作一种认知、人格和社会层面的综合体。
作者
武欣
张厚粲
机构地区
北京师大心理系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3-18,共6页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创造力
认知层面
人格和社会层面
分类号
G305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66
引证文献
110
二级引证文献
584
同被引文献
866
1
刘长在,吕贺港,孟慧.
社会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幸福感和工作绩效的关系:职场排斥的中介作用[J]
.心理科学,2020,43(1):172-179.
被引量:22
2
谷传华,李阳,周宗奎.
小学儿童孤独感与社会创造性倾向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480-483.
被引量:10
3
潘利若,杜丹.
农村中小学生场认知风格、学业成绩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439-441.
被引量:1
4
陈培峰,张庆林.
酝酿期间提示的作用研究进展[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6(2):8-9.
被引量:1
5
田友谊.
创新教育的麦当劳化及其超越[J]
.教育发展研究,2006,26(15):68-70.
被引量:6
6
冯建军.
教育即生命[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1):23-26.
被引量:66
7
李燕芳,王莹.
影响儿童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学校环境因素研究述评[J]
.中国特殊教育,2009(2):80-85.
被引量:14
8
陈巍,丁峻.
建构抑或天赋——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的元理论困境与出路[J]
.学前教育研究,2009(3):26-30.
被引量:1
9
李植霖.
现代心理学中的创造力理论述评[J]
.科技经济市场,2007(3):365-367.
被引量:3
10
刘伟.
创新人才的心理特征探析[J]
.文教资料,2006(16):2-3.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10
1
蒋俊梅.
论学生非智力因素与创造力的培养[J]
.韶关学院学报,2001,22(10):98-103.
被引量:1
2
张萍.
创新教育的实施与新型师生关系重塑[J]
.现代教育论丛,2001(3):27-29.
被引量:5
3
张晓,陈维凤,刘月.
国外青少年创造力测评工具的研究综述[J]
.科普研究,2015,10(1):93-100.
被引量:1
4
吴芳.
论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教学观念[J]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2(5):95-96.
5
左峻岭,袁方.
对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思考[J]
.集宁师专学报,2000,22(3):71-75.
6
蔡华俭,符起俊,桑标,秦启庚.
创造性的公众观的调查研究(Ⅱ)——关于影响创造性的因素[J]
.心理科学,2001,24(4):432-435.
被引量:16
7
蔡华俭,符起俊,桑标,许静.
创造性的公众观的调查研究(Ⅰ)——关于高创造性者的特征[J]
.心理科学,2001,24(1):46-49.
被引量:47
8
郝宁,吴庆麟.
创造力与能力、专长及胜任力关系评述[J]
.心理科学,2005,28(2):501-504.
被引量:13
9
左安友.
高校实验课教学中培护学生原创力的认识问题研究[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3):310-312.
被引量:3
10
王连洲 ,杨雅清 .
浅析知识、创造力与创新教育[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09X):13-1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584
1
陈晓芳,乔成治.
科学与艺术整合学习过程要素与儿童创造力的关系研究[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20(2):90-96.
被引量:7
2
姚海娟,仝娜,张珊珊,巩彦斌.
认知抑制对科学创造力和艺术创造力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21(3):353-362.
被引量:1
3
周晓菲,刘尊佳.
工科大学生五态人格的调查研究[J]
.现代交际,2020(21):122-124.
被引量:2
4
张锋,张杉.
公众共赢观的结构探索[J]
.社区心理学研究,2020(2):113-124.
被引量:2
5
于兆吉,单诗惠,王海军.
产教协同模式下的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J]
.现代教育管理,2021(2):23-29.
被引量:27
6
但菲,高源唯.
“剧场效应”:幼小衔接超前补课现象透视[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1):17-23.
7
刘容,董文涵,张豪杰.
管理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全过程培养模式探索[J]
.科教导刊,2023(25):34-36.
8
马煜萱,万优艳.
高中生数学建模素养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J]
.内江科技,2023,44(3):83-85.
被引量:1
9
罗艳红,曾芸萱,郑艳君,王芹.
家政专业大学生一般归属感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创新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22):174-176.
被引量:2
10
田友谊.
创新教育的麦当劳化及其超越[J]
.教育发展研究,2006,26(15):68-70.
被引量:6
1
田友谊.
西方创造力研究20年:回顾与展望[J]
.国外社会科学,2009(2):122-130.
被引量:11
2
赵春音.
关于创造力研究的“范式”转换问题[J]
.社会科学家,2004,19(2):8-14.
被引量:3
3
汤建民.
创造力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新视角[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6(2):47-50.
被引量:2
4
周林兴.
档案馆的文化自觉[J]
.中国档案,2011(3):13-13.
5
张志君.
传播心理学现状及发展概述[J]
.南方论刊,2006(11):62-63.
被引量:2
6
杨凌星.
浅探我国报网互动存在的问题[J]
.青春岁月,2013,0(16):181-182.
7
程雨彤.
央视《感动中国》研究[J]
.科教文汇,2015(4):184-185.
8
周锁英,张娟.
“粉丝”群体的创造力研究[J]
.现代企业教育,2011(10):133-134.
9
苗士伟.
创造力研究:潜力、迷信及其前景——记普拉克在“大夏讲坛”的演讲[J]
.大众心理学,2008(11):38-39.
10
马育敏.
面向“创客”的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与功能转型的路径及策略[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36(9):30-31.
被引量: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