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同源通用字”与“同音借用字”
被引量: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陆宗达、王宁先生在《训诂方法论》中把传统训诂学中的所谓“通假字”区别为“同源通用字”和“同音借用字”两个概念,指出:造形与用字的矛盾主要来源于一般所称的“用字的假借”或“通假”。实际上,所谓的“通假”
作者
李国英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53-57,共5页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同源通用
古今字与通假字
通假义
假借字
本义
古令字
文字现象
意义关系
新字
本有其字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2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62
1
陈炜湛.
读《甲骨文字典》兼论甲骨文工具书之编纂——为纪念徐中舒先生百年诞辰而作[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8(4):58-58.
被引量:5
2
李学勤.
甲骨学一百年的回顾与前瞻[J]
.文物,1998(1):33-37.
被引量:9
3
李玉洁.
假借字与同源字[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5,25(6):56-60.
被引量:2
4
刘又辛.
谈谈假借字、异体字、古今字和本字[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16(2):42-48.
被引量:7
5
杨润陆.
论古今字的定称与定义[J]
.古汉语研究,1999(1):60-64.
被引量:13
6
王继洪.
异体字与汉字学研究[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4):50-57.
被引量:9
7
裘锡圭.
考古发现的秦汉文字资料对于校读古籍的重要性[J]
.中国社会科学,1980(5):3-28.
被引量:38
8
赵振铎.
谈异体字──为贺《辞书研究》百期作[J]
.辞书研究,1996(6):45-50.
被引量:4
9
张书岩.
简化与同形字[J]
.语言文字应用,1996(3):72-77.
被引量:14
10
蔡永贵,李岩.
“右文说”新探[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9(1):46-53.
被引量:31
引证文献
14
1
王莹,黄诗婷.
江淮方言中“洇”字探源及文化内涵[J]
.汉字文化,2023(7):107-109.
2
刘延玲.
近五十年来异体字研究与整理状况综述(下)[J]
.辞书研究,2001(6):21-29.
被引量:8
3
胡广文.
古代汉语教材中的古今字[J]
.邯郸学院学报,2005,15(2):42-46.
被引量:4
4
赵爱学.
评《甲骨文字典》沟通字际关系术语的使用——兼谈同类工具书的编纂[J]
.辞书研究,2009(5):69-79.
5
张劲秋.
古今字四题[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1993,21(2):25-29.
被引量:2
6
陈秋月,陈正正.
字际关系视角下同源词系联研究[J]
.学术探索,2018(2):81-85.
被引量:1
7
蔡淑梅.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通”字用语用法试析[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9(5):13-22.
8
张严匀.
同源字与通假字的区别及其交叉关系[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38(12):66-70.
9
彭著东.
部编本教材古诗文注释“同”的语理与教学价值探源[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0,21(2):45-49.
被引量:1
10
谢俊涛.
汉字通假的再审视[J]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21,42(5):57-6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李运富.
关于“异体字”的几个问题[J]
.语言文字应用,2006(1):71-78.
被引量:23
2
马连湘,许明.
古代汉语课程教材内容的考查分析[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5):69-71.
3
曹志国.
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及其异体字表述方式[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8,25(1):102-103.
4
雷励.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异体字问题——互联网时代的古代汉语教学改革探索之一[J]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4):71-76.
5
李玉平.
论“古今字”观念的产生时代[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5):436-442.
6
李霜琴.
谈古籍整理出版中异体字的编辑处理问题[J]
.云梦学刊,2015,36(5):123-125.
被引量:2
7
邹伟林.
同源通用异形词考辨[J]
.中国民族博览,2018,0(2):129-130.
8
张晓辉.
浅论中国水彩人物画现状[J]
.中国民族博览,2018,0(2):161-163.
9
徐正考,马建民.
古今字研究的困境与出路——基于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古今字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2018(8):171-180.
被引量:3
10
蔡淑梅.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通”字用语用法试析[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9(5):13-22.
1
景兴.
假借字与通假字[J]
.语文知识,1994(4):12-14.
被引量:2
2
赵积平.
浅谈方言梳理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J]
.语文天地,2013(8):67-69.
3
骆志鹏.
挖掘课程资源,提升语文素养——以广告语修辞艺术的研究活动为例[J]
.新课程(中学),2013,0(12):82-83.
4
汪红霞,魏孔鹏.
常见介词的常用意义[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0(6):81-81.
5
王东梅.
谈以“-ing”结尾的介词[J]
.英语知识,2004(10):41-42.
6
潘时军.
科学探究中运用概念图教学的策略[J]
.小学科学,2011(6):44-44.
被引量:1
7
詹仲贤,詹嘉维.
也说“而”字的通假义[J]
.高中生之友(高考版),2014(4):48-48.
8
刘孟斌.
假借字例析[J]
.语文天地(初中版),2004(18):16-16.
9
张微.
图说汉字之草[J]
.学生之友(童花果),2016,0(10):31-31.
10
周廷贵.
中学阶段通假字教学浅议[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8):140-140.
被引量: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