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中国的社会学批评及其突破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新文学“为人生”的倾向在文学评论中偏重于社会现实的认知,可以将这种批评看成是社会学批评,注重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注重作品与作家的时代、社会、思想传记之间的关系,注重文学的社会作用和教育意义等等,到了50年代日趋极端。
作者
王圣思
机构地区
华中师大中文系外国文学教研室
出处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07-112,共6页
Foreign Literature Review
关键词
社会学批评
陀思妥耶夫斯基
文学评论
社会作用
社会现实
为人生
中国新文学
教育意义
作品
作家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3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53
1
宫为菊.
“复调小说”理论与中国古典小说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4):105-107.
被引量:1
2
曾军.
从“葛兰西转向”到“转型的隐喻”——巴赫金是如何影响伯明翰学派的[J]
.学术月刊,2008,40(4):13-21.
被引量:10
3
钱中文.
论巴赫金的交往美学及其人文科学方法论[J]
.文艺研究,1998(1):32-46.
被引量:19
4
何茂正.
“复调小说”理论与陀氏小说的鉴赏[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6):72-78.
被引量:1
5
赖干坚.
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现代派的启示[J]
.外国文学,1994(1):67-70.
被引量:2
6
钱中文.
对话的文学理论——误差、激活、融化与创新[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3(5):4-10.
被引量:11
7
晓河.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关于艺术时间研究的思考[J]
.外国文学评论,1988(2):29-33.
被引量:1
8
钱中文.
复调小说:主人公与作者——巴赫金的叙述理论[J]
.外国文学评论,1987(1):30-40.
被引量:42
9
宋大图.
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者立场[J]
.外国文学评论,1987(1):41-48.
被引量:13
10
钱中文.
“复调小说”及其理论问题——巴赫金的叙述理论之一[J]
.文艺理论研究,1983(4):31-41.
被引量:39
引证文献
5
1
曾军.
中国巴赫金接受二十年[J]
.人文杂志,2005(2):94-100.
被引量:5
2
曾军.
问题意识的对话——中国巴赫金接受30年的回顾与反思[J]
.学习与探索,2009(5):210-218.
被引量:1
3
夏忠宪.
中国巴赫金研究之考察与分析[J]
.俄罗斯文艺,2015(2):36-44.
被引量:1
4
曾军.
巴赫金接受与中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J]
.人文杂志,2003(4):103-110.
被引量:3
5
曾军.
巴赫金接受与中国当代文论话语转型——以钱中文为个案[J]
.河北学刊,2004,24(1):158-16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张开焱.
在开放对话中实现综合、创新和超越——钱中文先生学术思想特征浅谈[J]
.文艺争鸣,2022(10):103-108.
2
郑润良.
去“独白”的绝断与暧昧——论巴赫金的“复调小说”观[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B12):116-117.
3
杨建.
乔伊斯与巴赫金[J]
.外国文学研究,2009,31(3):109-122.
被引量:3
4
李芳.
《驼峰上的爱》复调主题生成的形式因素分析[J]
.前沿,2009(11):185-189.
5
史敬轩.
谁是中国的形式主义者:形式主义文论之本土归化回顾[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5(1):112-114.
6
黄肖嘉.
“局域”的阐释力空间——发现中国当代文论话语生长点的一种途径[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80-87.
被引量:1
7
郑竹群.
巴赫金话语理论研究综论(1990-2017)[J]
.外国语文,2018,34(2):92-98.
被引量:2
8
吴坤湖,匡存玖.
近四十年国外马克思主义符号学的本土化及理论贡献[J]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6):16-24.
被引量:1
9
匡存玖,彭若.
俄苏马克思主义符号学在中国的接受[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33-37.
10
丁世鑫.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综述[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6(6):623-629.
1
王宏甲.
我看经济发展与西方文学[J]
.国外文学,2003(1):16-22.
被引量:2
2
张剑.
时代呼唤优秀的文学作品——对新时期文学的一点反思[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4(3):60-61.
3
闫红翔.
司马迁文学思想概观[J]
.职大学报,2004(3):40-43.
4
李锦文.
描绘神奇山水的生花妙笔—《曾国藩的故园》的写作特色[J]
.湖南社会科学,1997(6):78-79.
5
雷冬雪.
梦的幻灭——《了不起的盖茨比》评析[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1(3):65-66.
被引量:3
6
赵君.
浅析鲁迅作品中透露出的创作心理[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0(05X):7-8.
7
王晓明.
“横站”的命运[J]
.读书,2001(5):27-35.
被引量:1
8
史节.
尼采思想与其反叛气质的关系——读卫茂平先生译作《尼采思想传记》有感[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3):36-38.
9
次晓芳.
浪漫派的奇才——萨弗兰斯基笔下的诺瓦利斯[J]
.德语学习,2011(4):40-45.
10
陈巧玲,李志蓉.
论葛昕旭小说创作中的神秘色彩[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5):65-66.
外国文学评论
198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