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任弼时建团思想浅议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任弼时建团思想浅议李玉琦任弼时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也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杰出领袖、中国共青团组织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生前曾为中国共青团的发展壮大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并为共青团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一、建立青年团组织的必要性任弼时的革命生涯是从加入...
作者
李玉琦
机构地区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7-10,共4页
Journal of China Youth College for Political Sciences
关键词
任弼时
共青团工作
青年工作
中国共产
中国青年运动
团的工作
党的领导
新民主主义社会
中国新民主主义
团组织
分类号
D290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56
1
尉驰,胡靖.
从党团关系的基本逻辑把握共青团的立身之本[J]
.当代青年研究,2022(4):11-13.
被引量:1
2
黎博雅.
革命浪潮下的青年团组织——以团湘区的整顿与建设为例(1923—1925)[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12):76-86.
被引量:3
3
蔡庆新.
论任弼时在五卅运动前后关于青年运动的战略策略思想[J]
.党的文献,1999(3):42-46.
被引量:6
4
王连弟.
早期党团关系的建立及其状况[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1(5):33-37.
被引量:9
5
刘进喜.
论党团关系的确立[J]
.中共党史研究,1995(6):43-47.
被引量:14
6
中央文献研究室.任弼时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7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任弼时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8
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史教研室.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9
刘永生.
团党早年关系论析——以早年关于团、党关系文件为研究中心(1920-1927)[J]
.长白学刊,2008(5):135-138.
被引量:9
10
褚松燕.
政治社会团体涵义辨析:概念比较[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12(3):10-15.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2
1
孙昊.
任弼时青年工作思想与中央苏区共青团建设[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36(4):34-38.
被引量:5
2
黎博雅,吴冕.
党的共青团工作研究:回顾与展望[J]
.沂蒙干部学院学报,2024(2):111-119.
二级引证文献
5
1
彭景涛,邱小云,陈刚.
2015年国内苏区研究述评[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37(1):46-52.
被引量:2
2
唐军.
任弼时青年工作思想研究述评[J]
.新西部(中旬·理论),2016(6):96-97.
3
孙启正,刘海晓.
布尔什维克化:苏区时期共青团基础之重建——以鄂豫皖苏区为中心的探讨[J]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39(1):1-5.
被引量:2
4
华杨.
浅析任弼时青年学习观及时代价值[J]
.教师,2019,0(11):9-10.
5
王传富.
鄂豫皖苏区的共青团工作[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1(3):112-119.
被引量:1
1
杨军.
陈独秀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J]
.世纪桥,2016(10):4-6.
被引量:1
2
李永春.
蔡和森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J]
.党的文献,2012(1):39-42.
被引量:2
3
杜秀.
论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山东的建立[J]
.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11(4):46-48.
被引量:1
4
刘明钢.
任弼时:青年的良师益友[J]
.世纪风采,2016(8):11-13.
5
闵锋.
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一百周年[J]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6(4):36-39.
6
黄百炼.
论毛泽东对民族和宗教理论的新贡献[J]
.社会主义研究,1993(6):7-11.
7
陈君聪.
社会主义时期刘少奇的工会工作理论[J]
.毛泽东思想研究,1989,0(4):18-21.
8
杨三省.
毛泽东对现代中国人权理论与实践的重大贡献[J]
.燧石,1994(Z1):36-39.
9
陈云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及其相互作用[J]
.宜宾学院学报,2011,11(4):18-20.
10
陈君聪.
刘少奇的工运理论和实践探要[J]
.求是,1988(9):16-19.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199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