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东汉隐士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隐居岩穴之士,设为名高者,安归乎?归于富厚也。”将司马迁对隐士的这段精彩议论用于东汉,也是十分恰当的。东汉时代,由于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豪强政治的发展,众多的文人儒士纷纷隐居不出,“设为名高”,这批隐士的最终目的当然还是为了步入仕途,“归于富厚”。这是东汉社会价值取向与社会风貌的集中反映。
作者
齐涛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历史系
出处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2-17,共6页
Historical Research In Anhui
关键词
隐士
东汉末
司马迁
社会地位
士子
后汉书
政治经济结构
征辟
人身依附关系
社会价值取向
分类号
K0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
1
蒋波.
两汉之交的归隐现象及东汉初年的隐士政策[J]
.理论月刊,2009(11):62-64.
被引量:2
2
王子今.
论申屠蟠“绝迹于梁砀之间”——兼说汉代“处士”的文化表现与历史形象[J]
.中州学刊,2009(6):176-182.
被引量:5
3
聂济冬.
东汉士人隐逸的类型、特征及意义[J]
.民俗研究,2011(1):219-228.
被引量:4
4
胡秋银.
试论郭泰之不仕不隐[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6(1):41-45.
被引量:2
5
曲柄睿.
传记形成与“处士”形象建构——从《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列传》谈起[J]
.古代文明,2017,11(2):65-74.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
1
郑先兴.
论桓灵时期的隐士[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8,38(2):1-9.
2
王尔.
邦有道,亦可隐:东汉初年的隐逸风气与正统重建[J]
.史林,2024(3):58-69.
1
沈湘岩.
历史科学的出路在哪里?[J]
.理论与实践,2001(10):38-39.
2
高平.
试论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J]
.运城学院学报,1985,6(1):19-23.
3
陈筱芳.
烝、报、因:非春秋时期公认的婚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9(4):129-136.
被引量:6
4
丁启阵.
汉朝统治者与文人儒士关系的发展过程[J]
.文史知识,2003(11):4-11.
5
罗威.
应劭和他的《风俗通义》[J]
.当代图书馆,2004(4):68-69.
6
王凯旋.
论汉代流氓与汉代社会[J]
.文化学刊,2007(2):138-142.
7
付际红.
日本两次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形态转型原因探析[J]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35(3):50-54.
8
朱琳.
“方正”内涵的演变与魏晋门阀政治的关系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12):10-12.
9
罗建国.
近代非洲种植园经济的特点[J]
.世界历史,1988(2):74-84.
10
崔琦.
东汉帝王习《书》师承特点分析[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26):50-50.
安徽史学
199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