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对电影中精神分析理论的表述及批评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一般我们认为,第一电影符号学的模式是语言学的模式,而第二电影符号学的模式是精神分析学的模式。可以说,随着第二电影符号学的出现,当代电影理论与经典电影理论的最后分野终于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了。作为电影理论的研究对象由影片本文与影片作者的关系转到了影片与观众的关系上来了。这种转变从表面上看至少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1968年法国5月革命风暴改变了电影理论的研究方向,人们开始从关心意指系统(能指与所指)的研究转入关心对产生和接受作品的社会结构(阿尔都塞的影响)的研究以及对“读者”(观众)深层结构(拉康的影响)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六十年代法国主要电影理论家麦茨本人自七十年代以来越益关心精神分析的电影理论。麦茨的《想象的能指》在电影理论界奠定了第二电影符号学的基础。
作者 姚晓濛
出处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6-34,共9页 Contemporary Cinema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同被引文献13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